注重外界非教学任务对教师不良侵扰的问题。非教学任务在学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它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却是学校要完成的工作,事关学校发展。

  减负对于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当减负政策具体落实到学校,必须面对现实问题,抓住关键点,牵住“牛鼻子”。

  注重教师减负与学生减负共生相伴的问题。我们将学生减负落实到位,教师负担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不减自轻。以家庭作业为例,教育行政部门对各年级的作业量均有明确规定,如果落到实处对学生、教师都是一种减负。如小学一二年级,本不应有家庭作业,但教师不留作业家长有意见、学校有看法。留作业由教师的权力成了教师的义务,而留了作业就要批改,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

  再以学生到校时间为例,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有明确规定,中小学生不得早于8:00到校。可现实中不少学校的毕业班6:30甚至更早就已经到校自习了,非毕业班可以晚半个小时。学生到校了,名义上称为自习,可教师不到校行吗?显然不行,于是教师起得比学生更早。所以,教师减负不能仅盯着教师本身,还要在学生减负上下大力气,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自然也随之减轻了。

  注重特殊人群负担过重问题。中小学不比大学,行政人员、教师、后勤各个岗位分工明确。在中小学,那些除了教学以外非做不可的工作,很少有专人承担,要完成这些工作,需要一部分教师付出额外的时间和精力,这些人就是所说的特殊人群。一个是班主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的许多工作都要依靠班主任来完成,从学生纪律、卫生到各种表册的填写、各种活动的组织等,都需要班主任全程参与,这对班主任来说工作量极大。另一个是学校中层干部,这部分人处于学校承上启下的位置,许多工作不仅要落实到最基层还要自己加班加点。比如学生体育测试上报、营养餐供应上报等,都要在教学任务以外兼职完成。

  对于班主任,学校要从专业化程度提升、待遇改善、工作量核算、激励机制等方面想办法,让他们轻装上阵。对于中层干部,学校要从发展空间平台、工作量核算、工作职责调整等方面予以关注,让他们的工作量保持在平均水平或略高于平均水平的状态,而不是成倍增加。

  注重外界非教学任务对教师不良侵扰的问题。非教学任务在学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它不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却是学校要完成的工作,事关学校发展。对待外界非教学任务,既不能一概拒绝,堵死校内外交流的通道,也不能不加甄别全盘接受,要在适度适量的原则下有选择地减少。

  如何做到适度适量?这要以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利进行选择。比如法治教育、禁毒教育等,这些都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学校要积极配合甚至应该主动邀请相关人员到校给师生普及相关知识。适度适量还要注意活动进校园的形式问题,许多活动本来在学校教育中已经有所涵盖,但因为所属的部门不一,每一个部门都希望活动有“过程性资料”验证,这种进校园活动意义不大,可为此教师要花费许多时间准备,给教师减负,学校就要对这种无意义的外界任务敢于说不,将其拒之门外。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