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的高校外语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站在新起点。

/></p><p ><span style=大学英语考试考场一景。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span></p><p>  40年改革开放,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回顾过往40年高校外语教育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校外语教育走过的40年,是创新办学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不断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发展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40年;是推进学科多元,促进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由单一性学科向多学科融合发展的40年;是调整培养方向,优化课程内容,不断推动由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型的40年;是致力文化传承创新,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不断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40年。</p><p>  展望未来的高校外语教育,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站在新起点。国家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推进,为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跨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诉求、国家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生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的追求,都意味着高校外语教育在新时代需要肩负起新的使命与责任。同时,随着国际交流深入、产业创新升级、信息技术发展,高校外语教育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迎来新起点,人才培养与教师队伍上面临新挑战。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通识型人才培养,非通用语建设等,经过长期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何创新外语教育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寻求新突破,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的时代课题。我们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着重从提高教育质量、锤炼学科特色、打造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发力,推进新时代高校外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p><p>  <strong>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促进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互融合,努力培养知识、能力、情感饱满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strong></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并强调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实际需求,外语的“工具性” 和“实用性” 取向不断强化,这在当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文明多样化发展,人类面临越来越多共同性的繁难复杂问题,这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改变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囿于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过于注重外语专业的实用性和工具性定位,构建具有外语学科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逐渐成为学界共识。外国语言文学先天具备通识教育的功能。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出:“学习英语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培养国际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为知识创新、潜能发挥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基本工具,为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做好准备。”因此,对外语院校而言,建立完备的通识教育体系,应重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外语优势,在广泛涉猎全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文历史发展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文化理解、知识贯通、比较鉴别和社会融入,成为知识、能力、情感饱满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2016年起,学校按照“历史、哲学与比较文明”“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社会科学与区域研究”“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和“身心健康与自身发展”六大模块,设置了涵盖文史哲、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通识课程体系,将知识讲授与外语专业学生所需的思辨能力、跨文化传播能力、社会责任感等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多元发展的通道。</p><p>  <strong>以学科建设为改革支点,拓展外语学科内涵,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strong></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学科定位和内涵需要及时调整和转变。一方面,要不断拓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新内涵。外语学科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还能够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研究支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共同参与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比如外国语言文学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合作开展政治语言学研究,将促进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文化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融合,能够助推区域国别研究发展。这样一来,外国语言文学才可以充分释放自身张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动跨学科融合发展。学科相对单一既是外语院校发展特色,同时也是制约外语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外语院校必须在发展语言学、文学、翻译学等传统学术领域的同时,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推动外国语言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发挥学科群的“集聚效应”,开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长期跟踪研究。从2016年开始,北外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形成了跨院系跨学科合作研究机制,推动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p><p>  <strong>以师资队伍为战略基点,履行育人使命,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打造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和时代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strong></p><p>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对外语类院校而言,无论是复合型、通识型人才模式的创新,还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外语专业教师为例,不能仅仅专注于语言教学本身,还要以语言文学牵线,以文化认同为桥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导入,帮助学生理解并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共同关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开放、平等、尊重、包容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使命感。这就需要教师除了精通外国语言文学知识,还应具备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背景。只有当教师自身学科知识扎实,能够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并将跨文化知识应用到各种跨文化交际环境中去,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此外,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慕课)的兴起,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正深刻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高校外语教师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具有推进公平教育,使更多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情怀,努力提高信息素养和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期待。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理事长单位,启动了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已建设10个外语语种、11个课程方向、5个特色专题、49门外语特色课程,对促进和引导中国高校外语教育的深刻变革产生了积极作用。</p><p>  船到中流浪更疾,人到半山路更陡。中国高校外语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将愈进愈难,愈进愈险。我们要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这条主线,继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锐意改革,在中国高校外语教育发展的接力跑中,跑出新的好成绩,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p><p>  (作者:彭龙,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p><p>  <strong>■链接</strong></p><p >  <strong>从雅思白皮书看中国大陆考生英语水平</strong></p><p>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近日正式发布《2018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学术表现白皮书》,白皮书基于雅思全球庞大的考生数据,聚焦2017—2018年间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的学术表现,在听、说、读、写各单项的学术表现上也加入了与去年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从白皮书来看,我国大陆地区大、中学考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p><p>  <strong>在过去五年间各项英语能力均有小幅提升,但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strong></p><p>  白皮书显示,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集中在5.5和6.0分两个梯队,6.0分及以上梯队考生接近半数。</p><p>  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过去五年间(2012—2017)在各项英语技能上均有小幅提升。其中,学术类雅思考生听力及写作平均分各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阅读平均分虽仍保持在6.0分梯队,但进步幅度最大,而口语平均分也有小幅提升。培训类雅思考生写作平均分进步最为明显,提升了一个分数梯队。</p><p>  但2017—2018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学术类和培训类雅思考生英语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其中,学术类雅思考生阅读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其余三项能力与全球平均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而培训类雅思考生各项英语能力都与全球平均水平存在差距,口语、听力和写作能力都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阅读能力的差距相对较小。</p><p>  <strong>上海雅思考生依旧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但所有省市雅思考生口语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strong></p><p>  在学术类雅思考试中,上海、江苏、湖北、浙江、四川、北京、重庆处于第一梯队,其中上海仍旧全国领先,湖北、浙江、四川、北京和重庆是今年首次进入该梯队。</p><p>  在学术类雅思考试中,7省份/直辖市的总分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属于同一分数梯队;15省份/直辖市的听力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27省份/直辖市阅读平均分达到甚至超出全球平均水平。16省份/直辖市的写作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属于同一分数梯队,所有省/直辖市雅思考生口语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p><p>  <strong>过半“双一流”高校雅思考生总分达到甚至超越全球平均水平,但所有“双一流”高校考生口语平均分都未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strong></p><p>  中国大陆地区高等院校雅思考生学术表现比较集中,总分平均分集中在6.0分和5.5分梯队,上海、浙江、江苏等12个省/直辖市高等院校的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位于第一梯队(6.0分梯队)。</p><p>  中国大陆地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院校学术类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对比来看,共36所高等院校的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达到甚至超出全球平均水平(6.0分梯队)。其中,复旦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的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在第一梯队(6.5分梯队),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一个分数梯队,华中科技大学等28所高等院校的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在第二梯队(6.0分梯队)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p><p>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院校学术类雅思考生在听力、阅读、写作上展现了不同程度的优势,但是口语平均分与全球平均水平仍有差距。其中,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为代表的23所高等院校雅思考生听力平均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0分梯队),37所高等院校雅思考生阅读平均分超出全球平均水平(6.0分梯队);39所高等院校雅思考生写作平均分达到甚至超越全球平均水平(5.5分梯队),但所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等院校学术类雅思考生口语平均分都未能达到全球平均水平(6.0分梯队)。</p><p>  <strong>国际学校及含国际部的公立中学雅思考生表现突出,口语能力比其他类别考生突出</strong></p><p>  白皮书显示,中国大陆地区中学学术类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集中于5.5分梯队。上海的中学雅思考生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依然位居全国之首,且总分平均分首次跻身6.0分梯队,实现零突破。</p><p>  从学术类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排名前20的中学来看,国际学校及含国际部的公立中学表现突出。其中,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雅思考生总分平均分首次跻身7.0分梯队,超出全球平均水平(6.0分梯队)两个分数梯队,杭州外国语学校等9所中学雅思考生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一个分数梯队,其余10所中学雅思考生与全球平均水平持平。</p><p>  从前20名中学的学术类雅思考生听说读写各单项来看,听力平均分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超过半数学校进入7.0及以上梯队,其中深圳国际交流学院首次跃入8.0分梯队;阅读平均分均超出全球平均水平,7.0分及以上梯队学校数量增加;写作平均分全部达到或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前20名中学中仅7所学校学术类雅思考生口语平均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口语能力相对较弱。</p><p>  <strong>中国大陆雅思考生继续呈现低龄化,国内用途首次超过出国移民及工作</strong></p><p>  此次白皮书发现,中国大陆19-22岁的雅思考生依旧占主流,18岁以下的雅思考生已经超过23-25岁的考生成为第二大年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尽管88.6%的考生参加雅思考试的目的是出国留学,但随着雅思逐渐受到国内院校和雇主的认可,以检测英文水平、国内入学、求职等国内用途为目的考生人数逐渐增加,比例达到5.3%,首次超越申请移民及出国工作的群体占比。</p><p>  雅思考试由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澳大利亚IDP教育集团和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共同拥有并在全球范围内运营。目前雅思已经获得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0所教育机构、雇主单位、专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认可。其中,在美国有超过3300所大学和机构认可雅思考试,包括所有常青藤盟校。在英国,雅思获得所有英国院校的认可,是英国名校衡量申请者语言水平的优先选择。</p><p>  (本报记者王庆环整理)</p>
</article>
</div><div class=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