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的紧张和劳累,生活上的单调与乏味,培训上的加码与刷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对无休止的训练与考试抱怨,但是,在抱怨之后,又不自觉地努力参与其中。

  就在不久前,深冬的寒风中,一位刚刚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送进培训班的父亲,跟我一脸无奈地诉苦,自己的童年现在想起来鲜活而生动,而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再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可能只是各种培训班之间的奔波与无休止的课业。小学教育正在远离淡定与从容,被诸多力量裹挟着身不由己,于其中的儿童课业日趋繁重,睡眠一直不足,压力普遍突出,童年开始淡化,原本小学应是心怀梦想的乐园,却成为了真刀真枪的战场。小学教育,被谁按下了快进键?

  学习上的紧张和劳累,生活上的单调与乏味,培训上的加码与刷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开始对无休止的训练与考试抱怨,但是,在抱怨之后,又不自觉地努力参与其中。这种无奈又不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无所不在、无孔不入、为人诟病却无力反抗的世俗文化,影响着学校教育,消融着教育理想,掌控着学生的生存状态。

  这种状况我们称之为“共错结构”,每个深陷其中的人成为错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满怀无奈却无力退出,期望别人率先改变却常常看不到希望,各种环节相互衔接形成闭环,独立而稳定。小学教育“共错结构”起于竞争,迫于焦虑,逼于考试,累于抢跑。所谓起于竞争,是指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以及就业压力开始凸显,竞争作为一种被认为是通过优胜劣汰来获得优质资源的有效方式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竞争,就业与社会分流的竞争逐步转化为教育竞争,原本的育人变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所谓迫于焦虑,与家长群体的理想寻租密切相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成长为理想的自己,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更多地获利,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关关必争,这种焦虑充斥在很多家长的心里,并逐渐向外扩散,将学生与学校纷纷卷入;所谓逼于考试,是指考试带来的奖与惩,带来的各种利益与排名,会倒逼教育教学,即我们常说的怎么考就怎么教;所谓累于抢跑,是指超越课标、拔高教学,常见的是提前学习,小学开始学习初中的内容,以及加深学习,比如小学四年级的英语培训已达到大学英语四级的难度。笔者曾亲眼见到过一个走出培训考场的孩子,跟家长可怜兮兮地说“我感觉自己的脑子都快烧着了”。

  在竞争、考试、焦虑和抢跑形成的教育共错结构影响下,小学教育常常无法独善其身而选择随波逐流,其结果是教育的独立价值与内在品质正在荒芜,甚至消失。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物化和工具化,师生之间的温情关爱被利用和冷漠代替,学生之间的互助友爱被敌意和竞争取代,班级和谐融洽的气氛被孤立和淡漠置换。要想让小学教育重归从容与淡定,需要尝试破解错综复杂的教育共错结构,需要让小学教育重塑独立价值与内在品质。

  小学教育的独立价值体现在对每一个儿童的关注与促进,体现在对每一个儿童独立价值的认识与呵护,关注儿童自主精神的唤起,生命灵动性的释放,生命活力的展现。小学教育的独立价值还体现在促成儿童的幸福童年上,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虚无缥缈的未来不能给予儿童现实的幸福,现实的幸福存在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中。重塑小学教育的内在品质,首先要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社会中的人,需要养成人格之独立的必备品格,要懂得保护和尊重儿童的童年价值,尊重儿童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引导他们掌握一生所需的关键能力。

  一言以蔽之,通过学校功能的重新审视,引导学校思考存在的价值和育人的模式,重新组织教育要素,调整教学秩序;引导教师重新思考学科的本质、跨学科的必要和多路径的选择,引导学生穿越学科壁垒,联通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关联知识与生活,彰显学习的实践性与创新性,让学习本身成为孩子最大的奖赏,让学校生活成就幸福童年。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