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的关键在“复”,只要“复”到位,“兴”是自然的。就教育而言,究竟“复”向哪里?答案是“复”向“传道”“醒心”,即唤醒人的内在智慧。

  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复兴的关键在“复”,只要“复”到位,“兴”是自然的。就教育而言,究竟“复”向哪里?答案是“复”向“传道”“醒心”,即唤醒人的内在智慧。

  那么,教育究竟如何复兴?其秘密在于“三复”。

  复归“根”,重塑生命观。

  教育是生命唤醒生命的事业,有怎样的生命观就有怎样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观就是教育之“根”。

  什么是生命?许多人狭隘地套用生物学的概念,这样的“生命”是没有温度、没有情感的。教师如果不从教育学的角度理解“生命”,就很容易将学生视为知识容器的“教育”,会出现满堂灌的教学,会将教导、说教、教训视为“教育”。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认为:教育需要新的生命观。古人认为,人的生命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生命是一个共生体,一体性、联系性才是生命的本质。我们要做的,不是把生命还原为物质,而是把生命提升为充满精气神的生命。

  基于这样的生命观,才会有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相信,才会有真正的师道尊严,才会培养出更多的经世大才。只有醒心、明道者才有可能以天下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总之,教育者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不仅决定着教育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复归“心”,重辟成长路。

  我认为,教师可分为3类:一是技能型教师,着眼应试,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二是策略型教师,在应付考试的基础上,注重思维能力培养;三是心性型教师,有教育思想、使命、担当,能唤醒学生心灵。

  教育的重点在心性,判断教育成败的标准也是心性。一个人长大以后,所有美德都是心性的显现,比如慈爱、自信、克制、淡泊、乐观等;所有问题也都是心性的显现,比如贪婪、投机、胆怯、冷漠等,这些直接影响人的发展。

  教育其实是以“有形”促“无形”,“有形”是指教学、作业、劳动等教育手段,“无形”是指心性。我们应该明确地树立这样的成长观,为生命开辟这样的成长路。

  复归“中”,重识教育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提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就是要将教育理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育理论方面,放眼当下的中国教育,有哪些理论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教育理论应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相匹配,我们要守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创生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中国教育要与世界教育对话,要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