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久前指出了“金课”和“水课”的区分标准,“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

  近日,河南某高校大二古代文学课期末考试的几道考题引发网友热议,包括“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等各种奇葩题目,被网友们戏称为“神仙考题”。出题人认为,题目虽然有别于传统试题,但都需要联系名著原文,从学生的答案中能看出专业水平。

  所谓“花式”作业和“神仙考题”,是区别于传统考试而言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没有固定答案,不单纯考查知识的记忆,还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显然,这是一种进步,但进入舆论场后,引发的关注度之高,恐怕超出了出题者和学生的想象。

  事实上,类似的探索近年来多有出现,有正面的,也有哗众取宠的。笔者以为,那种把教师头像印在试卷上,要求学生挑选某某老师是任课老师的“奇葩”题目,就是剑走偏锋。当老师和学生陌生到如此地步,或者说当学生逃课严重到不认识任课老师时,该检讨的应该是老师,而非学生,该反思的是课堂教学秩序,而非指责学生对待学业的敷衍态度。这样的教师所教的课程恐怕有“水课”嫌疑。

  相比之下,“结合本人姓名论证《西游记》是自己所写”“主持一个饭局,请《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吃饭”“杜丽娘游园,帮杜丽娘发朋友圈”等题目,就比较高明,指向明确,跳出了单纯考查文学知识的范畴。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性,自然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产生指引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最终达到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和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有机统一。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不久前指出了“金课”和“水课”的区分标准,“两性一度”是“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反之,“水课”则是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笔者以为,有必要为高校的“花式”作业和“神仙考题”划定一个标准、一种界限,既鼓励支持开放性试题,又不一哄而上,既要肯定内核创新、内容导向的创新,又引导教师学生不为创新而创新,否则背离了学生专业能力考查的初衷,自然达不到打造“金课”的目标。

  应明确的是,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当下学生个体特点,都为高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极大挑战。那种无法吸引学生,或者教师不把教学当作本分的做法,最终只能被淘汰——要么被时代淘汰,要么被学生淘汰。君不见,某“知名学者”敷衍教学和对学生不负责任,就被大学除名了吗?

  “花式”作业和“神仙考题”倒逼高校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模式改革,也是努力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尝试,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课堂环境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也成了学习共同体——不仅帮助学生更多深入课堂,也使学生业余学习有了更大动力和挑战,自然有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教学质量不是简单地以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德行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期望目标之程度。这是考量命题“花式”作业和“神仙考题”的重要标准。就大学来说,考试要体现出课程的覆盖面,要有深度和梯度,保证能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测试。因此,“花式”作业可以在部分课程上使用,但也要保持在一定限度。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庸俗化,不能哗众取宠,不能背离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标,否则得不偿失。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