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幼有所育。

  学前教育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学前教育立法工作也正在进行,国家加大促进和规范学前教育发展的力度,将有力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幼有所育。《若干意见》着眼于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办好新时代学前教育,对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三个方面的指导意义:一是以规划体现导向,二是以规律提升质量,三是以规范引领创新。

  以规划体现导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7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5万所,比2010年增长69.5%;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9.6%,比2010年提高23%。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不够平衡,供需矛盾相对突出,目前发展学前教育仍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幼儿总量攀高,幼儿园数量偏少,导致“入园难”;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低,公办园占比偏低,导致“入园贵”;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需求,“入好园难”也自然成为家长的普遍焦虑。

  为此,以问题为导向,《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到2035年,要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破解入园难,关键在“开源”。一方面要向外拓展,一方面要向内挖潜。《若干意见》要求各地要科学规划布局,充分考虑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应对学前教育需求高峰方案。国家要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逐年安排建设一批普惠性幼儿园,并积极挖潜扩大增量,通过多种渠道举办公办园。同时,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破解入园贵,要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公办园应当充分发挥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主渠道作用;民办园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并提出,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进一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与办园质量作为奖补和支持的重要依据。在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同时,规范营利性民办园发展,满足家长不同选择性需求。

  这就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规划目标,同时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政策导向。

  以规律提升质量

  教育思想是决定改革与发展方向的关键,是树立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是衡量办园水平的首要标准。学前教育的教育思想取决于我国教育的总目标与对幼儿成长规律的科学认识。我国幼儿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面向全体幼儿是幼儿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归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幼教工作者应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每一个孩子通过我们的教育都可以得到发展,长大以后能在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面向全体幼儿,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面向全体幼儿,不等于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不能将面向全体与个别教育的关系对立起来,越是强调面向全体,越要重视个别教育。因为,只有当我们根据不同幼儿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时,真正的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才可能实现。

  学前教育还必须坚持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若干意见》指出,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保教理念,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传授基本的文明礼仪,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行为习惯和自我保护能力。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以规范引领创新

  《若干意见》指出要坚持规范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教,健全治理体系,堵住监管漏洞,完善学前教育法律法规,实现依法依规办园治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若干意见》强化规范发展民办园,并提出要稳妥实施分类管理。2019年6月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民办园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同时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教育监管机制。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幼儿园准入管理,完善过程监管,严格依法监管,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实行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

  加强规范管理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使教育创新回归基础,真正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着重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激发办园活力,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因此,不能将规范和创新对立起来,在落实规范的同时,也为幼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更为广阔的天地。

  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教师。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将满足数量需求与适度延长职前学习的年限、提高入职的门槛相结合。同时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来培训幼儿教师。更要高度重视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满足他们的生活与心理需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要大力弘扬尊重幼儿教师的社会风气,使教师心情舒畅地从事教育事业。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是面向全体幼儿,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首要条件。只有当保教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幼儿充满爱的情感,并和幼儿的情感产生共鸣时,教师的要求才可能被幼儿所接受,教育工作才会产生效果。幼儿园应当把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发展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抓住职业道德的核心——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抓住专业发展的关键——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本世纪中叶,现在的学龄前儿童将成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为1亿多孩子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也是在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培育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规范管理,坚持改革创新,公办和民办教育工作者共同发挥创造力,不断开创学前教育的新局面,谱写学前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