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系统、科学、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把握特点、聚焦重点,明确方向和进路,一张蓝图绘到底。

857682_wuy_1543199307912_bjpg/></p><p ><span style=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视觉中国 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为高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没有系统、科学、完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没有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累加,它是由高效的实施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完善的制度体系以及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的事物的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把握特点、聚焦重点,明确方向和进路,一张蓝图绘到底。

  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特点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

  一是政治性、时代性。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政治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属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引导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学习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与时俱进的工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着力体现时代性。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跟随时代节拍,与时代同频共振,紧紧围绕师生发展需求,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时代特征,避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

  二是开放性、共享性。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改革创新,其体系越开放,越有生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学科作为支撑,也需要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发挥育人功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不能把自己画个圈封闭起来、自说自话,要多方汲取养分,坚持在开放中提升、在创新中发展,才能在新的理论、学科增长点、研究方法、实施技术等方面产生新的突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还要坚持共享发展,努力破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现象”,做到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在课程、科研、实践、网络、文化、心理、管理、资助、服务、组织等育人工作中,做到政策互联、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一体化构建育人体系,使师生在思想政治工作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是引领性、人本性。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指向是向善向上向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目的是确保高校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在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引领性要凸显出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科学制定标准、提高工作质量,发挥对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引领带动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也要体现人文关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切的利益作为根本任务,聚焦师生思想新特点、成长新需要、发展新期待和变化新趋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细化服务水平。

  明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聚焦主责主业,厘清职责边界。

  一是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强化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协作推进、院系具体实施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在抓好主渠道、主阵地建设的同时,尤其要抓好网络思想教育与管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

  二是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以思想政治工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为基准点,更加注重师生的满意度、获得感评价,以实施效果的评价反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科学设置评价指标,扩大监测评价的覆盖面、参与度,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全方位与多角度、立体化与精炼化、动态性与综合性。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梳理分析和评价结果的应用研究,不断提升评价的信度、效度和精准度。

  三是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遵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统筹推进领军人才、专兼职辅导员、党务骨干三支队伍,既要关心队伍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也需要建立负面清单,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压紧压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链条。打通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实施一体化育人体系,通过培育建设工作精品项目、建设中青年骨干队伍、设立培训研修中心、培育创新发展中心、强化队伍示范培训、推动出版研究文库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强化物质经费和条件保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需要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保障。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协同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建设,切实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思路、实践及创新成果总结提炼为政策或制度,建立健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与吸引力、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制度安排,用系统、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把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路径

  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优先乃至率先建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要避免被“束之高阁”,也要避免“两张皮”。

  一是更加注重融入和贯通。融入强调的是全方位,贯通注重的是全过程。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引领和导航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整个体系的各环节、全要素中去,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中,立德树人的内涵要体现出来,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个体系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就要把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融入到法律知识教学、法治舆论宣传、法治文化熏陶、法治实践养成、法律法规制定等环节中去。

  二是更加注重协同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打破僵化思维,破除体制壁垒,勇于改革创新,强化协同联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需要育人主体的协同联动,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网上网下协同、师生协同、党政协同等,凝聚育人最大合力。面临快速变革与发展的新时代以及对象、技术、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主动适应新挑战新任务,与时俱进、常做常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创新要聚焦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关照师生这个最直接群体,运用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围绕提升质量这个根本目标来深化改革创新。

  三是更加注重培育和示范。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先行试点、重点培育、形成示范是好用管用的重要途径。要遵循科学规律,把握时代特征,适应中国国情,主动回应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课题,坚持迈步子不停步、看准了要迈大步。在国家对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要针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和发展性指标,分层分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突出平台与项目培育建设的精准度、显示度和辐射度,促使各类型的平台、中心、基地等发挥顶层智库、战略支援、充电加油的作用,为建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体系做出原创性贡献,进而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司文超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