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发展的势头一日千里。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你会发现似乎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模样。

  校长不可“两耳不闻窗外事”,要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格局与观念。是把学校管成一个象牙塔、一座孤岛,还是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国际视野、着眼未来的育人乐园,校长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校长要经常抬头关注“窗外事”, 除了要具备学校管理能力外,更应该具备对时事尤其是国事的洞察力和分析力。

  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发展的势头一日千里。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你会发现似乎还是二三十年前的模样。有人说,教育可能是科技改变的最后一个行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与校长的改革意识息息相关。校长抬头关注“窗外事”首先需要的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我们做不到“春江水暖鸭先知”、勇立潮头,至少不能因循守旧,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

  校长抬头关注“窗外事”不仅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还要有着眼未来、高瞻远瞩的目光。无数事实早已证明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灌输的理念是行不通的,但许多学校至今依然信奉分数至上。许多中小学依然把考取名校作为成功的标志、培养的目标,许多高校把个人的成功作为办学的方向。最近,我有幸赴美国对他们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考察学习,走访了十多所学校,聆听了十多场专题报告,从幼儿园园长到大学教授,张口闭口都在和我们谈美国教育的核心取向“21世纪全球胜任力”,可以说,致力于更好地培养全球公民,提升学生的21世纪全球领导力已经成为美国绝大多数学校、老师的共识与自觉行为。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教育更是决定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石。要改变一部分教育人目光短视的弊病,校长首先要目光高远,志向远大,要有家国情怀,教学生三年、五年要想到学生三十年、五十年,要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充满着忧患与责任意识,“以天下为己任”,使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情操不断得到升华。

  校长抬头关注“窗外事”不仅要看得远,还要看得开、看得透。看得开,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办教育”的视野。人在一个系统里待久了,难免会产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性。这几年,各级各类组织与机构都在加大校长、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校长们走进国内综合性大学进行短期培训,听听大学教授给校长们讲“地缘政治”“一带一路”等。看起来,这些内容与教育教学很远,但它能开阔校长们的视野,提高校长们的站位。看得透,就是要去芜存菁,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教育家型的校长,是具有敏锐洞察力的,能从纷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带进学校、带给师生。看得透,就是要有定力与信心,相信我们当下所经历的一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会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看问题,并把这种情态传递给校园里的每个人。

  诚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抬头关注“窗外事”是对学校思想领导的重要源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教材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