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制定颁布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处理办法,这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防线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近期,教育部制定颁布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的处理办法,这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素养,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筑牢师德防线的重要举措。

  一、确立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明确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深刻认识师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教育是奠基未来的事业,教师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教师要始终对教师职业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神圣事业。所有的从教者,都应有崇高的生命取向、价值追求,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你的教育对象——学生。而我们的学生,终将成为这个泱泱大国的公民,他们的道德水准、精神质量,定会直接影响到一个民族的文明进程,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精神气质。广大教师要时刻牢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只有不忘初心、教书育人,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

  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首先,要将师德教育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教师职业伦理是教师职业必备的核心素养,必须将师德修养作为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其次,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教师专业发展要走出单纯的技术主义的误区,没有高尚的师德,没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那份爱,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往往都是苍白无力的。无论是新任教师,还是在职教师,都必须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创新师德教育内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实践反思、典型案例评析、情景教学等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再次,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要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应对并加以引导。

  在师德教育中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说,师德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要引导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不断提升人格修养和学识修养,自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高尚师德,在教育教学中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做到以德育德。

  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一个国家,教师在全社会没有地位、没有尊严,这个国家就不会真正有希望。我国1600多万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师的,是他们挺起了中国教育的脊梁。师德是做出来的,也是弘扬出来的。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在全社会大力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先进典型,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充分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弘扬高尚师德,弘扬主旋律,增强正能量。

  二、确立师德师风在教师业绩考核中的突出地位,明确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考核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是建设出来的,也是考核出来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中小学校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必须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摆在首要位置。

  用价值立标。关键是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唤醒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内在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做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广大教师如何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树立了价值标尺。

  用事实说话。教师职业道德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职业伦理底线,即教师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集中体现了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要求;另一个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要求,这些往往集中体现在优秀教师身上。考核评价教师的师德师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针对教师职业伦理底线要求和理想要求,制定师德考核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广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的具体行为。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

  用榜样引领。师德考核评价的根本目的,与其说是鞭策后进,不如说是弘扬先进。积极向上的教师考核评价,要评出先进,评出正气,评出凝聚力,评出战斗力。在这里,一方面,固然要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要对优秀教师的事迹进行广泛的宣传,要讲好广大教师身边的优秀教师的故事,用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故事,去感化、引领每位教师。

  用奖惩激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发挥师德考核的激励作用,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在职称评定、评选树优等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同时,把师德表现作为广大教师各种表彰奖励的必要条件。

  三、确立师德管理在教师队伍管理中的突出地位,明确师德管理是教师队伍管理的第一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教育战线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管理。

  健全责任机制。师德兴,教师队伍兴;师德强,教师队伍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任务,把加强师德管理作为教师队伍管理的第一责任。各地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师德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教育工会等教师行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监督机制。要敢于管理,对于教师职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批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健全师德监督机制,要将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包括师德年度评议制度、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师德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和措施;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及时获取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健全查处机制。坦率地讲,如今的教育已不是一片净土,向往富足无可厚非,但有些教师在经济大潮的刺激下,已突破了师德底线。尽管在教师队伍中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规定、导致师德行为失范的是极少数,但群众对此反响强烈、社会影响很坏,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让顶风违纪者付出代价,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和其他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应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坚决遏制教师失德行为蔓延。

  健全问责机制。对教师队伍建设不力、师德师风问题严重,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张志勇)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