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也就是说,军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新学期在即,各地高校陆续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活动,其中作为“强国一代”的“00后”青年们首登高校军训舞台。
我国《国防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也就是说,军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近年来,针对学生军训,一直存在一定争议,甚至有舆论讨论军训要不要继续。对此,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明确回应,强调军训对学生国防教育以及磨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意义。
在笔者看来,学生军训出现的争议,并不是说军训不重要,而是军训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群体变化,必须改革创新,要保障质量,让学生在接受现代军事技能训练中,增强国防意识,强健体魄与磨炼意志。与此同时,虽然军训是必修课,但军训内容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增加“自选”内容,让军训更接地气。
2017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军事训练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8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下发通知,明确从8月25日开始,全国学生军训建立日报告制度,每天各省军区收集汇总当日省域内学生军训情况,上报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针对舆论反映较多的学生军训教官良莠不齐等问题,有关部门也出台文件明确学生军训的承训力量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为支撑,不准社会力量承训、市场化运营、商业化施训。
这是国家从大政方针上明确保障军训质量,防止学生军训走偏。而具体到军训安排,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到0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创新军训内容。传统的军训主要以站军姿、队列训练、内务卫生为主,这是引起质疑较多的地方。质疑主要包括,这样的军训没有让学生接触现代军事科技,枯燥的队列训练让学生对军训兴趣索然。而磨炼学生意志、锻炼学生吃苦精神的军训意义,也被认为有些形式主义,毕竟吃苦精神是不太可能在十几天中锻炼出来的。对于这些质疑,需要加以重视,军训必须改革内容,要创新内容,如实弹射击训练、野外生存训练、消防演练等。这些内容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军训的风采,可以培养吃苦品质,同时掌握一定军事技能。
近年来,一些大学对军训进行了创新,如在军训中引入消防演练等。可引入这些创新内容后,又出现新的问题。而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如果创新军训内容,需要较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有的学校虽然想创新军训,却由于教官数量不足、组织管理难度大等,而只能走走过场。事实上,很多高校选择站军姿、队列训练作为军训主要内容,就因人手、经费有限。
国家要求军训承训官兵必须是现役以现役部队为骨干、民兵预备役为支撑,这主要解决了军训的师资问题。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必须进一步解决军训内容创新问题,要鼓励创新,并保障创新所需要的投入。对此,不妨在统一要求下,给学校更多进行军训教学的自主权,这样才能让军训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生命力,发挥育人的重要作用。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