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教育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在当前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与一体化改革。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双向交流,是实现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及优化配置的应有之意。可以说,优质教师“向上流动”是教师自然流动的经济本性使然,但长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逆向流动动力不足,背后是逆向流动有着较多的行政外部干预。如果教师逆向交流的内在动力不足,交流实效就会大打折扣。所谓双向流动,即教师交流不仅仅是优秀个体教师从薄弱校进入优质校,同时也是更多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资源流向薄弱学校和地区。只有这样的双向流动,才会真正实现教师的合理性流动。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双向交流,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身份的重新定位,即从“单位人”变成“系统人”。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师工作被视为铁饭碗,只要教师年复一年地教书,就不会存在被解聘或失去工作的风险。因此,很多教师是一辈子待在一所学校任教,其所教学科的内容只要教材不变,可谓年年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职业倦怠。更糟糕的是,对教学、学生以及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停留在一个层面,既失去了教学更新的勇气,也失去了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理念。这样的教师发展状况,最终影响的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意见》中明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这种双向交流机制与以往强制教师交流的政策相比,显得更为动态和柔性,也有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说,这是对以往历次教师流动政策中普遍存在的“人走关系动”的刚性流动政策的补充和完善,将教师从单一的“校籍管理”模式转向“系统管理”模式。在“县管校聘”中,将教师作为教育“系统人”实现统一聘任、统一人事管理、统一工资待遇、统一师资配置,从而实现教师“无校籍管理”。
加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双向交流,必须实现多种流动方式的动态配合。其中既包括向上流动与向下流动的配合,也包括质的流动与量的流动的配合。教师流动不仅仅是教师数量上的流动,还是教师作为“专业人”“系统人”在义务教育系统中实现能量传递与互动。因此,应该将教师流动视为一种“能量流动”,使这种双向流动形成一种区域教育发展的动态能量,充分调动流动教师和学校的积极性。此外,还包括小系统与大生态流动配合。小系统流动是指教师在区域内的流动,大生态流动指的是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区域间甚至在社会大系统中的流动。中国作为一种典型的“差序格局”社会,重亲情、乡情,教师流动因此应以区域内流动为主,区域间流动为辅,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循环与流动。
一言以蔽之,只有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管理机制,创设科学动态的教师流动机制,才能真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陈思颖系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