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像刘炜一样的残疾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1万多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
对北京化工大学新生刘炜(化名)来说,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刘炜从小患有脑瘫,右手和右脚不像常人一样灵活,但却凭借顽强的毅力敲开了理想学府的大门。
如今,越来越多像刘炜一样的残疾青年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2017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有1万多名残疾人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00多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学习。在大学校门向残疾人敞开的同时,如何推进无障碍校园建设、构建起制度化的支持保障体系,解除残疾大学生求学的后顾之忧,是许多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无障碍校园建设在路上
能否无障碍地在校园里自由穿行,是残疾学生面临的第一道坎。
此前曾有媒体对北京几所高校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几所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盲道被占、无障碍厕所设置不足、轮椅坡道设置不合理等问题。
“目前高校的新建校舍基本都能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予以建设,但大量老旧校舍的无障碍改造进展较为缓慢,经费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武汉理工大学残联理事长马卉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并无专项经费支持高校的无障碍环境改造。
此外,马卉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一系列文件政策都提到了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但只是一个框架,缺乏明确的建设标准和指标。
不过,很多高校已经在采取行动,如清华大学在今年的校园总体规划中,就增加了无障碍专项研究,委托学校无障碍研究院对校园无障碍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师生需求提出建议方案。
“在不断推进校园无障碍建设的同时,也要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利用科技产品帮助残疾学生减少生活、学习障碍。”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张洪杰告诉记者,学校进行了视障人群导航系统、携带式盲文识别与语音交互技术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将极大地方便残障学生在校园内活动。
从个性化关怀到制度化保障
作为武汉理工大学录取的第一名盲人考生,黄莺已经在校园里顺利地度过了3年求学生活。黄莺告诉记者,学校为其购买了电动三轮车、盲用电脑、电子助视器等设备。在专业学习上,帮她联系了电子版教材的制作机构,安排专人为其补习高数,每门课程的考试时间也给予了延长。
随着招收残疾学生类型的多样化,如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支持保障,是各高校面对的新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设有全国高校首家残疾人联合会,从残疾师生的教育、就业、生活等各方面建立帮扶机制,有力保障了残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就业。”马卉告诉记者。
幼时因一次意外失去双臂的四川大学学生彭超同样得到了学校的特殊关怀。考虑到彭超身体的不便,学校打破了“上床下桌”的宿舍统一布置格局,为他量身定制了床和柜子,并在图书馆、教室等区域为他放置了5套定制桌椅。
“开学前,学校会给录取的残疾学生打电话沟通,详细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特殊需求,然后联系相关部门主动为他们做好相应安排。”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卢希芬告诉记者。不过,卢希芬坦言,学校更多是出于个案关怀对环境进行一些微小的改造,如何从点到面,从个案关怀上升到制度化的支持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卢希芬的观点与马卉不谋而合。“学校虽然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服务的联合会,但毕竟不是官方机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缺少专门处理残疾学生事务的行政部门。”据马卉介绍,美国高校通常设有残疾人服务办公室,配备专门的残疾协调专员,为残疾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完整的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指出,完善中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措施,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在招生录取、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支持保障服务。去年,中国残联、教育部分别选择长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6所高校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工作,致力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支持与服务体系。
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残疾学生的需求,四川大学面向全校残疾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希望有更多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参与活动,不愿意被区别对待。
“残疾大学生多半来自经济困难家庭,他们不同程度具有自卑、敏感的心理,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卢希芬表示。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教育阶段优先资助残疾学生,逐步加大资助力度。卢希芬认为,除了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的功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
如何从精神上给予残疾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支持,高校各自开展了探索。依托资助工作,四川大学为贫困学生开设了书法、国画、素描等兴趣班,鼓励具备一技之长的残疾学生成为兴趣班的指导教师、班级助教,并给予一定报酬。武汉理工大学残联的甘泉志愿团队今年暑假深入湖北120多所高中,帮助残障高考学子填报大学志愿,让参与志愿服务的残疾大学生真正从受助者变成了施助者。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听障学生设立学生工作室,搭建学生知识综合、动手实践的平台,进行“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作热情。
“要以平等的姿态去与残疾学生打交道,帮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有力量的。”马卉说。
张洪杰认为,要帮助残疾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还离不开公众整体意识的提升。“残疾人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