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意识地检视自己的教育观,补上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既是给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受益终身的教育,也是帮助父母校正自己行为、不偏离最初的教育观。
生命孕育之初,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长大。而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不满意,与当初简单而淳朴的教育期待渐行渐远。
现实中俯首可拾这样的案例。有媒体报道,身为公司中层的程女士参加完朋友聚会后,看到朋友的儿子“4岁识字近千,能阅读英文绘本,还在学拼图、钢琴”,又考上了某培训机构的尖子班,再想到自己的孩子虽然身体健康,却没什么特长,禁不住焦虑到大哭,“感觉自己特别失败”。
真的是家长的失败吗?“4岁识字近千”值得羡慕或效仿吗?但凡有教育常识的人士都有答案——“一龙生九子,子子各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长和短板,真没必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衡量自己的孩子,抑或照着“牛娃”的培养模式照方抓药。抛开自己孩子的实际,过度较真儿的结果,就是陷入焦虑难以自拔。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位医师就表示,近两三年接诊的患者中,焦虑父母这个群体渐渐增多。
行为始于观念,父母普遍教育焦虑的行为背后,是偏执的、脱离正轨的教育观。而改变拔苗助长、过度补课等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还要从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入手,从自觉为教育观做一次“体检”入手,对照最初的教育期待,重新为自己、为孩子设定坐标。从现实来看,我国许多家庭需要一次新的教育启蒙,需要重新认知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遵守育儿规律与常识入手,从培育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丰富健全的人格入手,认真检视自己的教育。
检视教育观实际上很有必要,能帮助父母找出教育的症结,及早亡羊补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每年暑期,大学生整容现象比较普遍,不少70后父母在为孩子的“求美”行为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有的父母甚至把整容当作给孩子的“开学礼物”。外表或许可以通过整容变得更美,但对美的理解、自信心的建立、对自我的接纳等,都需要父母从小帮助孩子拥有正确的认知,这深深影响孩子的未来,是父母要讲授好的一门课。
父母有意识地检视自己的教育观,补上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既是给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受益终身的教育,也是帮助父母校正自己行为、不偏离最初的教育观。很多时候,父母之于孩子的教育,就像诗人纪伯伦所说的,“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受社会功利观念所裹挟,忘记了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孩子应该承载自己的还是父母的期望、面对人生的抉择时是父母还是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变得非常富裕,但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似乎并没有学会以积极的教育观科学教育下一代。有媒体报道,“85.1%的受访儿童家长坦言身边肥胖儿童多”,此种现象反映的事实是,多数父母给了孩子过多的物质或营养,却没有引导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说到底,父母走偏的教育观,最终要由孩子来买单,要以孩子走弯路为代价。
而改变走偏的教育观,既难又不难。说难,是因为观念特别是旧有观念已内化为生活的惯习,改变起来可能带来浑身的不舒服,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说不难,则在于有着自我省思习惯的家长,往往能及时调整自身行为,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关键帮助。事实上,不断检视自己教育观的父母更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孩子的成长道路也更自信。澎湃新闻日前报道了一家三口读同一大学同一专业的新闻:谈及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时,今年成为清华大学新生的00后一代陈嘉雯表示,“家庭对我影响挺大的,父母的学习也很好,带给我指引和视野”。
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父母有意识地定期检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教育观做一次“体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为孩子带来更足的成长动力,彼此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适合的教育,那么最适合的教育一定是父母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不断校正自己的教育观,帮助孩子走好自己的路。家长明白这个道理,以坚定的行为、从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自然会收获最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