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质量全面提高,政府对城乡教育均衡也越来越重视。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办学质量全面提高,政府对城乡教育均衡也越来越重视。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乡村教育有了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大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差距甚至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专访了一直心系乡村教育发展的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
保留现有村小并将其办好
有人认为,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今天,乡村教育尤其是村小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大。顾明远对乡村教育现状有着清醒、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乡村学校不可能消亡,村小的历史使命不可能终结。那么,可不可以把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薄弱的村小全部合并成大校,让更多乡村孩子尽可能享受好一点的教育呢?这种想法的初衷是很好的,而且此前的合并校也确实起到了正向的作用,但由此也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比如,当绝大多数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大城市打工时,他们的孩子更多依靠祖辈抚养,到较远的学校去接送孩子,老人们不但力不能及,经济实力也多不能及。
因此,顾明远认为,如果乡村小学未被兼并,最好将其保留并办好,这样至少能保证儿童就近入学,他们既享受到祖辈的照顾,家庭又节省了开支。国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应继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倾斜力度,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扎根农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好蓝图。农村要真正实现现代化,首先要办好乡村教育,吸引那些为了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而外出打工的年轻、有技术、有干劲、有理想的新时代农民返乡创业;同时,为乡村培养出更多人才,使“寒门也能出贵子”,让一代代有文化、有抱负、根在乡村的农村娃振兴家乡,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学校,无疑承载着化民成俗的义务与责任,是教育与文化的象征,乡村教育从根本上引领着、培育着、弘扬着一个村子的精神与风气。村小在,有文化、有理想、有情怀的教师就来了,乡村里便有了文化,有了引领人向上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顾明远认为,小康社会除了相应的经济指标外,也包括乡村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小康。距离2020年还有两年时间,乡村教育时不我待,任重而道远。
城乡教育要资源共享、携手发展
顾明远认为,大城市名校固然需要锦上添花,村小更需要雪中送炭;大城市的孩子需要上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农村孩子同样有这样的需求。为此,顾明远呼吁,在硬件投入上,要毫不吝啬地给予乡村教育必要的经济补偿;在师资配备上,努力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让村小成为乡村最美的风景。
顾明远说,他同意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的观点,即教育信息化浪潮汹涌而来,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教育生态。人们日益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利器。但目前的情况是,乡村教育正在陷入一种教育公平的悖论。在不少地方,教育信息化不仅没有发挥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反而在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的鸿沟。悖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张志勇认为,教育信息化看上去很美,但乡村学校如果不解决宽带问题、资源供给问题、终端设备问题、使用费用问题,教育信息化浪潮便无法真正惠及乡村教育。可喜的是,山东实施的“1+1城乡学校共享教育战略”已经拉开帷幕,其具体措施包括:城乡学校学科教师同步教研,共同开展教学研究;城乡教师同步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城乡学校同学科教师错时上课,城里教师先上,乡村教师后上,把城里教师的上课资源转化为乡村教师的课程资源;城乡教师同步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顾明远说,城乡教育本是一家,资源共享、携手发展,让城乡校长与教师有了一家人的感觉。心灵的契合,不但会让教育真正走向均衡,也会促使教育均衡抵达更高的境界。
让乡村教师更有尊严与精神力量
顾明远认为,提升村小教育质量需要留住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当年的西南联大硬件设施并不好,却因有了梅贻琦这样的教育型校长以及众多醉心于教育事业的大师、名家,才培养出一大批国之栋梁。当前风行的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为了达到人人参与交流的目的,设有支教者在农村支教不得少于一年或两年,否则不能参评高一级教师职称等规定。这是一种很好的举措。不过,即便城区教师有浓厚的乡村教育情怀,但支教时间如此之短,他们没有长远安心于乡村教育的定力,还是很难给乡村教育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为此,顾明远认为,要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打造城乡教育联盟共同体,一定要有制度作为保障,要制定城乡学校科学、长久的流动机制。为了发挥教师支教的长效作用,应该将其上升到师德要求甚至是法律规定的高度。同时,切实解决支教教师在交通、食宿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愉快地、安心地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
毋庸讳言,目前乡村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城区教师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何缩短这种差距?顾明远认为,要想方设法营造一种敬畏尊崇乡村教师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推行住房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对他们更多地进行精神奖赏。每逢教师节等重要节日,当地党委政府除了到名校慰问之外,还要更多地关注乡村学校尤其是偏远村小。
顾明远说,怎样让乡村教师留在农村,在乡村学校里享受到与城区同样的优质学习和培训资源,让他们养成学而成长的习惯,这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思。精神的喜悦大于物质的丰盈,生命的成长大于工资待遇的提高。想想孔子的生命际遇,没有丰厚的物质获得,甚至连入仕而施其仁政的理想都没能实现,可他却因为“求仁而得仁”,实现了文化的积聚与升华,完成了一个伟大教育家与思想家的涅槃重生。这样一位一生都在乡村教育中行走的教育家,不是一直在享受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快乐吗?
诚然,普通教师永远达不到孔子的境界,可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普通教师可以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挥洒生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成就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