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更需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进行到底。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因为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一面道德修养的镜子,其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好老师必须是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楷模。只有首先在道德上合格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华民族始终秉持倡扬高尚师德师风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就有“学校必选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大学之掌教,必名望出众,才识兼优者,方膺此任”的古训。如今,“四有”好老师要具有道德情操、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新时代培养造就大批一流教师,更需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进行到底。

  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传道”是第一位的,而要“传道”,自己首先要“入道”“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这也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谋事之才”,更要授给学生“立世之德”,两者相比,传德尤为重要。而要传德,自己首先要立德。“德者,本也”。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马克思充分肯定康德关于“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的论断,并认为道德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他律与自律的辩证统一,这明确了教师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养的路径。教师只有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才能把立意高远的大德、立足平实的公德和终身受益的私德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致远达人。

  在以德立身中提升自我修养,就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鸣,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融,与创建良好外部环境共生,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共建,实现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要永无止境地追求“经师”和“人师”相统一,以“传道”“传德”为责任和使命,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精神的领航者。要自觉坚守初心使命、坚守精神家园、坚守道德高地、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德行修养去影响和带动学生。

  在以德立学中实现德才兼备

  儒家思想特别重视道德与学识的关系,强调仁义为本,学问为末;道德为体,文章为用。学问文章作为仁义道德的表现和作用,虽然有其重要性,但离开仁义道德的根基,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会做人,难做学问;要想做好学问,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有限,学问再好亦有限;做人成功,学问大成。一名教师如果三观不正、执德不弘、信道不笃,那他一定也是学术不良、知见不正、误人子弟,学识上也会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技能、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而这些基本素质的具备与自身过硬的道德修养密不可分。以德立学,强调以德为先,同时又是德学并重。只有德才兼备的好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有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以德立学中实现德才兼备,就要做到“闻道在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先明道、信道、笃道,主动加强自身建设,积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夯实以德立学的德才根基。要在锤炼道德品行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巧用新方法,在与时俱进中获得“坚实的道德律令”和“有形的学识翅膀”,成为专业领域里的道德楷模和行家里手。要坚持立德立学相统一、做人做事相统一、人品学识相统一,在以德立学中,彰显“德高才高为人师”“德艺双馨育人才”。

  在以德施教中培育时代新人

  如果说以德立身、以德立学属于个人私德的范畴,那么以德施教则是将个人私德进行实践转换,将个人品德上升到了社会道德的范畴。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应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以德施教是检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试金石。

  以德施教与儒家学说倡导的“修己安人”有异曲同工之处。“修己安人”即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来实现“安人”的目标。历史证明,尧舜时期的社会之所以和谐美好,和尧舜自身的大贤大德有密切关系,“修己”到了极致,天下、百姓自然可治。当今时代,张丽莉、黄大年等无数最美教师、时代楷模在以德施教的具体实践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修己能够安人,通过扩大以德施教中“德”的教化、辐射、引领、示范功能,证明了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统一,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实现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道德实践路径。

  在以德施教中培育时代新人,就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其树立成长成才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厚德载物”培育学生的仁爱精神,用“以和为贵”培育学生的和谐思想,用“天下为公”培育学生的大同情怀,用“自强不息”培育学生的拼搏进取,用“敬业乐群”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要带头严守职业道德,将以德施教贯穿到方方面面,以清澈的道德心灵健康施教、文明施教、廉洁施教、大爱施教、科学施教、依法施教,让教师言行中的高尚道德品质成为一部最好的教科书。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师之道既是自我成长的小路,又是立德树人的大道。为师之道就要不忘育人初心,丰盈教育梦想,恪守师道尊严,真正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