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等目标,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而且青少年近视率发生年龄还在提前,低龄化趋势明显,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然成为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前不久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我国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这些数据为近视防控敲响了警钟。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便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也明确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降低学生近视率”作为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近视防控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视率的上升有多重因素,包括课内外学业负担过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户外运动不足、睡眠时间不足、不注意用眼健康等,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无法靠某一方单打独斗实现政策目标。只有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防控效果。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政府部门、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体现了全方位防治的思路。

  学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学业竞争激烈无疑是造成青少年近视诸多原因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学业负担过重,既是青少年过度用眼的原因,也是学校挤占体育锻炼时间,家长在校内“减负”的大背景下,牺牲孩子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为孩子自主增负、盲目抢跑的诱因所在。

  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保障青少年睡眠时间、保障体育锻炼时间等要求,都指向“减负”这个关键,这些目标既是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也都是“减负”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所以,防控近视的关键,也就回到了如何落到既定“减负”政策上来。比如,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等。对于这些要求,不仅学校方面要执行,还要防止家长给孩子自主增负,要走出“校内减负校外补”的困局。

  可以说,防控青少年近视率其实是评价“减负”的一个维度。当青少年的学业负担、升学压力真正降下来了,家长的焦虑得到了纾解,青少年过度用眼的情况改善了,睡眠、体育锻炼时间也有了保障,再辅以科学合理用眼,近视率下降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反之,青少年近视率的防控目标便难以实现。

  征求意见稿最大的亮点是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性,而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则是从学校管理和评价这一关键问题上对地方政府和学校进行引导,这些规定可能带来的积极效果值得期待。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