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在贵阳举行的教育部“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活动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用数据有力说明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京、津、鲁单独开展了学生供餐项目)1631个县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人数达3700万。”6月27日,在贵阳举行的教育部“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活动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何秀超,用数据有力说明了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取得的重要进展。

  2011年11月,国家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至今累计安排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1248亿元,并安排3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试点地区学校食堂建设。截至目前,试点地区学校食堂供餐比例达到76%。

  为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努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各地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有序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落地;克服财政困难,加大资金投入,努力保障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待遇,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营养配餐能力,确保学生不仅能够“吃饱”,更能够“吃好”。此外,切实加强监管,指导和督促各地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两个安全”为重点,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和财务管理制度。

  陕西、贵州、四川等省份大部分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都将临时聘用的食堂从业人员工资和相关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陕西西安、商洛等市还建立了食堂供餐奖惩机制。广东、四川、安徽等地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工程建设,改善学生就餐条件。江西兴国县支持供餐企业建设种养基地、加工厂房和配餐中心,实现食材生产、加工和营养餐配送“一条龙”服务。宁夏组织开发了营养改善计划数字化监管系统,对各县(区)学校基本信息、食堂建设、食谱制定、财务账目和食材采购的数量、价格及食品留样等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正是很多地方自觉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提供了好方法、好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村学生健康水平。

  7年来,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卫生部门与各级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从2012年开始每年开展一次监测评估。2017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9厘米和2厘米,平均体重多1.3千克和1.4千克,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总体而言,监测学生的生长迟缓率缓慢下降,贫血率从2012年度的17%左右逐步降低到2016年度的7%左右,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改善了贫困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的状况。

  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扩大地方试点,推进国贫县全覆盖。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专门文件,并采取签订省部协议书、建立双月报制度等措施,指导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8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截至2017年底,全部实现国家贫困县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目标,惠及约300万名贫困地区学生。

  此外,各地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采取建设食材生产配送基地,雇用食堂工勤人员等方式,一方面推动了学校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另一方面也为贫困地区直接和间接提供了几十万个工作岗位,带动了农民增收,深化了教育参与农村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有力推动了教育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18年安排201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食品支出,在满足试点地区学生营养健康饮食需求的同时,也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贵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精准扶贫”采购模式,全面推进校农对接;江西兴国县推进“供餐企业+产业扶贫基地+贫困农户”结合,带动50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约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28%。

  广大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对营养改善计划给予高度认可,称赞这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经实地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了不起的计划”。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