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区、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政策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以来,各省(区、市)校园足球工作坚持“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校园足球发展思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教会足球运动技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打牢中国足球腾飞的人才基础”为发展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校园足球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发展的“加速度”,开创了适合各地实际的校园足球发展道路。
一、校园足球制度建设
各省(区、市)高度重视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推广,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政策落实,取得了良好效果。各省(区、市)均成立了由教育、发改、财政、新闻广电、体育、共青团、足协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制定了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校园足球制度体系日臻完善。
北京、山西、内蒙古、江西等地成立校园足球协会,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天津市健全激励机制,将足球工作和教师绩效工资奖励挂钩,实行班主任负责制。江苏省大力实施青少年足球“百千万”普及工作,建立100个适合足球联赛标准的校外足球场地,创建1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1万名以上注册运动员。江西、山东、陕西等地将校园足球纳入全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选考项目,鼓励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安徽省将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内容。四川省确定“10个有”“5个一票否决”标准和“特色示范学校”等3个层次。河南省要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做到“六个一”,即必须修建一片足球场、配备一名受过足球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为每个学生配备一本足球教科书、为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足球、每年要办一次校园足球文化节、要建立一支学校代表队。
二、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
(一)校园足球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是基础。各省(区、市)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加强校园足球课堂教学管理,开设多层次、多门类的校园足球课程,建设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基地,校园足球教学体系逐步健全。
北京市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指南》,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以足球为特色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课堂教学现场会,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引领辐射。上海市开发了《蒙蒙讲足球》系列普及读物,与耐克公司合作引进了国外先进足球课程资源,积极推进足球进课程,要求校园足球联盟学校至少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和一节足球活动课。辽宁省引导学校开发足球校本课,将足球项目融入“体育艺术2+1”活动内容。贵州省将足球技能教学列入全省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选指定教学内容。江苏依托南京体育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成立2所足球学院;安徽省依托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和合肥师范学院成立3所足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成立广西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与技能研究培训基地。
(二)校园足球训练体系建设
训练是重点。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建立各类校园足球训练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不断完善校园足球多层次、立体化的课余训练体系。
浙江省在全省设立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员对参训球员进行全面辅导,其中男子训练营设在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女子训练营设在桐庐女子足球基地。湖北省设立7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19个社区(校外)青少年足球活动中心和10个青少年足球最佳社团,不断完善课余训练体系。重庆市引进意大利AC米兰足球青训资源参与校园足球发展,重庆八中宏帆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等12所学校成为意大利AC米兰青训营重庆基地学校。
(三)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建设
竞赛是关键。各地基本建立了“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比赛场次、参赛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校园足球品牌赛事影响力逐年增大。
浙江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直接参与、惠及学生50余万人,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黑龙江省建立了分区赛赛事监督体制,加大对各地市四级联赛督查和指导力度,举办“颠球王、神射手、运球王”等足球专项小型竞赛。吉林省支持各地开展足球特色竞赛活动,长春、辽源等地连续两年举办雪地足球联赛。山西省组织近2000名女生参加了2017年国际足联Live Your Goals第二片区趣味游戏和比赛。北京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江苏“一带一路”和“珂缔缘”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福建省厦门市“友城杯”青少年国际足球邀请赛等足球品牌赛事影响力不断增加,推动了校园足球地区间、国家间的交流。
三、校园足球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一)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是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基础保障。2015年以来,各省(区、市)通过加大体育教师招录力度、加强足球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初步建立起了发展校园足球的专业教师队伍。
重庆市通过多种形式新招聘足球专职教师近500人,为全市加快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补充了有生力量。内蒙古自治区组织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包头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在校大学生足球教练员、英语翻译、幼儿足球教师培训工作,破解师资队伍建设难题。浙江省加强足球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已有3所省级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吉林省新增5所高校高水平足球队。上海市通过校园足球公益项目在全球招募优秀师资,为10个区的35所中小学引入外籍教练员,打好“基座”培养中国足球的“塔尖”。云南省从2015年起每年单独安排100个本科招生计划,专门培养校园足球专业人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2015年开始,在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大学、伊犁师范学院3所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共招收足球方向学生200余人。
(二)校园足球资金投入、场地建设
2015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校园足球工作6.48亿元,带动各省(区、市)投入超过196亿元,各省(区、市)基本配套了相应的校园足球专项资金。各省(区、市)按照因地制宜、逐步改善的原则,积极落实《全国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加强校园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满足校园足球需求。
广东省2016、2017年每年安排校园足球专项资金1.5亿元,部分地市专门配套安排了校园足球专项经费,为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天津市将校园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3年共新建校园足球场地89片。重庆市3年来新建校园足球场60片(11人制18片、7人制20片、5人制22片),改扩建校园足球场40片,维护修缮校园足球场50片。四川省2015年新建、改扩建足球场548片,总面积103万平方米;2016年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572片,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总投入达3.96亿元。海南3年来新增足球场地共1400多亩。宁夏回族自治区推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492所学校非教学时间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升了学校周末、寒暑假等时段的场地利用率。
(三)校园足球运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各省(区、市)在加强校园足球运动风险管理、健全校园足球安全防范制度、完善校园足球保险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上海市在全国首创“校园运动伤害专项基金”,为学校和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山东省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浙江、吉林等地制定安全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管理。河北、青海、西藏等地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保险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
四、校园足球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
各省(区、市)在校园足球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较为成熟的典型经验与特色做法,进一步提升了校园足球的影响力,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爱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的热潮,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自治区创建293所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江苏省创建135所校园足球幼儿园;吉林省研发“中国娃娃足球”项目,指导省内80多家幼儿园开展娃娃足球。各地通过将足球育人功能与幼儿的天性有机结合,让幼儿真正感受到足球运动的快乐,逐步培养幼儿足球兴趣。上海市与足球发达国家、国际知名足球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授予著名足球运动员麦克·欧文“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公益大使”称号,借助其影响力吸引青少年学生走向绿茵场。江西省创造性开展了“助力留守儿童圆梦绿茵”活动和校园足球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示范点建设工作。湖北省加大对女子、留守(流动)儿童和残疾儿童及老少边远地区学生足球活动的扶持,布局20所女子足球试点学校、26所留守(流动)儿童足球示范学校和特殊教育足球示范学校以及老少边远地区足球示范学校。河南省筹划拍摄六集校园足球科教片,策划拍摄首部校园足球微电影《福乐青春》。“山娃足球”项目已走进近百所农村偏远学校。北京市每年培养1000名校园足球小记者,以学生的视角生动传递校园足球正能量。甘肃省通过成立教师足球队、家长足球队开展师生足球对抗赛、亲子足球对抗赛等一系列家校足球活动,进一步宣传校园足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