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这位连续7年领跑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的德国总理,本周对中国进行第11次国事访问。自2005年执掌德国联邦政府以来,默克尔积极致力于中德教育交流合作。在3月23日开启的第四个总理任期,必将在教育领域续写双边关系发展的“成功故事”。

  默克尔,这位连续7年领跑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女性榜单的德国总理,本周对中国进行第11次国事访问。自2005年执掌德国联邦政府以来,默克尔积极致力于中德教育交流合作。在3月23日开启的第四个总理任期,必将在教育领域续写双边关系发展的“成功故事”。

  一张名片

  默克尔2005年荣登德国总理宝座,中德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为“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德国联邦外交部语)。习近平与默克尔在2014年共同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德关系进入新时代的里程碑式标志。作为新时代中德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2017年5月24日正式启航的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如习近平在贺信中所言,旨在拉近“两国民众心与心的距离”。由此,中德两国,既是两大经济体,更是两大文明;既是利益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而文明的互学互鉴,根本靠人,由教育所培养的人。

  中德政府磋商机制于2011年启动。磋商内容,教育乃重点。在第一轮中德政府磋商中,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研部便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教育与研究部关于共同设立“中德职教合作联盟”的联合声明》,并在2012年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时举办首届中德职业教育对话论坛。中德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两国政府视同济大学中德学部为落实磋商成果的成功典范。在默克尔的推动下,德国联邦政府在发达国家率先就科研与教育合作制定中国战略,即2015年10月出台的《中国战略2015—2020》。中国,默克尔教育国际交流政策的一张光鲜名片。

  一种战略

  中德教育交流合作,一方面旨在联手打造创新强国、教育强国和制造强国,另一方面旨在携手构筑中德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心与心的相连、相通、相印,语言即为打开对方心扉的钥匙。默克尔任职期间,中文学习在德意志大地蔚然成风。目前,逾300所中学提供中文课,覆盖3万多名学生,27所高校设有汉学或东亚专业,在读学生约3000人。彭丽媛到访过的伯乐高级文理中学不仅成立了德国唯一的中学生中文合唱团,而且在德国公立中小学校率先开设中国主题课程。近年来,各联邦州陆续将中文纳入中学毕业会考科目。

  把中文学习的覆盖面从大中小学生向全社会延伸,默克尔审时度势地引进孔子学院。以19所孔子学院和5所孔子学堂,在德开设的孔子学院数量稳居欧洲大陆之首。数量占优的同时,德国的孔子学院注重以特色发展来突破质量瓶颈。英戈尔施塔特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第一所联合著名跨国企业(奥迪)建设的孔子学院,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孔子学院则主打中医牌,而周边居民把汉堡大学孔子学院当作文化社区中心。默克尔不但见证该孔子学院协议的签署,而且为其揭幕。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默克尔视为战略。

  一个指向

  中德教育交流合作呈现的特点是,以高等教育为引领,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实现构筑中德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构想,需要把中德教育交流合作的重心下沉,即从以学术为志向的高等教育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转向以成人为取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中德鲜有合作,交流也仅限于师生互访。“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共同发展提供全新机遇,也理当为两国中小学校交流合作展现广阔前景。譬如,中欧班列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程,连接两头的中国重庆市和德国杜伊斯堡市的中小学校可以并肩开发“一带一路”校本课程与教材,甚而为中欧班列职工子女特设“一带一路”实验班或实验校。

  默克尔此次访华,适逢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立一周年。这绝非机缘巧合,而是深谋远虑。中德教育交流合作的未来模式应为“教育+人文交流”,即教育交流对接人文交流其他领域,如2013至2014中德语言年、2016中德青少年交流年。2017年7月,习近平访德,与默克尔共同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队友谊赛,此乃两国合作推进校园足球的绝佳契机,如落实磋商所确定的共同在2万所中国中小学培训足球教练。中德教育交流合作,校园足球仅为例举,媒介可变幻万千,但其终极指向,如习近平所言,在于培育“中德两国友好合作事业的接班人”。

  (作者俞可系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