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供给源头,但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这归根结底是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不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的内在要求,是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高校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供给源头,但当前科研成果转化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这归根结底是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不畅。需要尽快确立精准调研、精准对接、精准培育、精准服务理念,努力打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精准转化调研

  科研成果转化是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实用性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的过程,是科研成果由技术领域向市场领域的跨越。科研成果转化连接着科技与市场,且复杂性较强、难度较大、不确定性较高。科研成果转化前必须做好调研工作,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要看市场上需要什么成果。通过政府咨询、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识别市场的需求和动向。二是要看有什么科研成果。协调高校科技部门和各院系,认真统计科研成果数量、专利数量,着手建立科研成果信息储备库,摸清家底。三是要看哪些成果有对接可能。根据市场和某个企业的需求,对现有成果进行比对、筛选、梳理出符合市场化需求和利于商业推广的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准备工作。

  精准转化对接

  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科研成果供给和需求出现错向,不能精准对接。这主要源于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从深层次角度进行变革。

  一是要加强高校自身改革。进一步夯实高校科学研究职能,并进一步加强服务社会的职能,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提高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二是要培养专门转化人才。改革高校科研评价机制,给予科研转化人才大力支持,推动建设专业知识扎实、沟通能力较强、业务水平出众的专业技术经纪人才队伍,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制度。三是要加强高校与市场的融合。逐步灵活用人机制,鼓励具有重大科研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主要科研人员和有实践创新经验的企业科技人才来高校工作;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科研工作者带着科研成果到企业开展工作,进一步增强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

  精准转化培育

  科研成果转化不仅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双创”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要完善创新创业制度。高校领导要予以重视,做好创新创业工作整体规划,完善制度、机制,力求将创新创业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融为一体。二是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校园内要广泛宣传“双创”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培树大学生创业骨干人才和创新创业典型,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三是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健全校院两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夯实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以中国“ 空间,不断拓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

  精准转化服务

  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要我们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工作,以保证成果转化对接的精准性。

  一是健全转化机构。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管理机构和岗位,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对科研成果转化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好转化机构的桥梁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者相互对接。二是建立转化平台。技术上,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数据系统,为成果转化评价、考核、奖励提供数据支持;制度上,完善科研考核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体制上,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的多形式、多样化的高效、优质的协同育人平台,构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三是做好转化服务。为科研工作者服务,做好其成果推介的同时,提供好相关咨询服务;同时,做好科研成果转化跟踪服务,及时处理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力求达到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圆满完成

  (作者路秀平系河北大学副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