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我们现在推动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让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城市稳定地工作生活,孩子能进城的随着进城,解决留守问题。”

  让能进城的孩子随着家长进城,这是从源头上逐步减少留守儿童的重要策略。对进城务工人员来说,把孩子带在身边,考虑的主要是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以及参加中高考的问题。2008年,国务院提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随迁子女,要统筹安排在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2012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启动异地中高考。为进一步创造条件,让随迁子女在城市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同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适应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以上政策的推进,为随迁子女在城市入学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根据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394.77万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0%以上。从2017年起,随迁子女100%纳入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补助范围。但尽管如此,我国还有数量比较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不是进城务工的父母有条件却不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当然也有极少数父母不愿履行监护责任),而是缺乏现实条件,随迁子女在城市求学、升学还存在一定门槛。要让更多孩子能随父母进城,就需要设身处地为进城务工人员着想,进一步降低接受义务教育和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的中高考门槛,让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同城入学、同城升学机会。

  就接受义务教育而言,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很大的进步。但需要注意,有的地方办理居住证的门槛还比较高,一项针对落实居住证政策的调查显示,46.4%的受访者希望进一步降低办理居住证的门槛。另外,在随迁子女入学时,有的地方教育部门还在居住证基础上提出其他要求。有些在城市出生、上幼儿园的孩子,在达到入学年龄时,却因无法满足入学条件,而被父母送回老家,或者到入学条件要求相对较低的临近省市读书。

  我国异地高考从2013年起破冰,为部分随迁子女一直能在城市学习、生活,打开了方便之门。而要全面破解这一问题,需要推进高考录取制度改革。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为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奠定了基础。

  北京一家公益机构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农村学校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比近三成。而这些儿童中,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不了一次面;另外,有11.4%的学生反映父亲或母亲最近离世,但7.9%的学生选择其对自己“几乎没有影响”,只有1.1%的学生选择“重度及以上影响”。

  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家庭人伦等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城镇化过程中,在农民进城的大迁徙中受到了冲击。这个冲击不可避免,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泯灭良知人性。”这对全面、精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用良知人性,直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困难和阻力,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享有家庭的温馨,以及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