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者,过去值得铭记,未来更需要认知。2018年,关于课堂、关于学习,我们将继续迎接每一个新的可能。

  作为一名教育者,过去值得铭记,未来更需要认知。2018年,关于课堂、关于学习,我们将继续迎接每一个新的可能。

  真实情境——生活化重体验的学习方式

  分科教学使知识这个综合体距离生活越来越远,用课程整合打破传统的分科体系,成为更多学校课改的选择。跨领域、跨学科、跨概念,学校对原有的分科教学知识体系进行探索、实践、磨合。虽然目前的文化、机制、师资都不相适应,但真实情境——这个全方位的课程整合的微创新切入点,不需要漫长的过程,没有过多现实制约掣肘,让我们的教学改革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学校要将知识教学与生活相关联,将课程教学活动融入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场景,将同一主题下的跨学科知识互相组合,以体验式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感知和内化知识。

  学无边界——跨学科综合式的学习内容

  知识的本质是为创造性提供基础。从学习的互动维度上,环境才是框架,行动是个体与该环境相联系的事务。在活动、对话与合作中,学生学习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所有的空间环境、行为、流程都能触发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并使之成为有效学习。传统学校的围墙桎梏被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不再是遥遥相望,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不再固定于原有的校园时空,可移动学习终端的出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起来,开放、共享、无边界、全景式综合性学习,是未来学校教育资源的新供给。

  私人定制——去同质达精准的个性化指导

  如今,脱胎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统一化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显然不能完全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在“ 技术的全面应用。

  应用新技术的变革重构了学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流程,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如分析、决策、审美、创新能力才是值得学习的技能。学生的素养真正变成“可以迁移的素养”,融合式的智能技术帮助他们在未来能迅速适应并应对解决问题。

  师生共有——自组织内隐化的学习组织

  教育可以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其中思维力不可或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学习者,都应具备学习力,都应享受学习乐趣。在跨界和融合成为教学变革的大背景下,课程与教学方式的重构更关注学生的自组织、自重构、自转化,而在这一内隐化的过程中,师生是互为资源的。

  学校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学习、合作,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走向教与学的和解,在所谓的对立中找到统一。学生在班级授课中的共性个体走向自我学习组织的个性重心,课程成为师生共有、共建、共享的学习场域。

  我们现在也许无法准确描述未来学校的样子,但我们正在畅想未来学习的思维方式。在这样一个跨时间、跨空间、跨文化的全方位、立体、多元的教育视野下,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作者臧秀霞系山东省潍坊高新区志远小学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