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条件的核心“软实力”,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基础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和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配齐配足各类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场馆、教室和教学设施,大部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条件的核心“软实力”,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基础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和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配齐配足各类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场馆、教室和教学设施,大部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展望2035年,学校办学条件的主要矛盾正在从大力改善基础性办学硬件条件向建设学校文化转移。

  打造每一所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是未来学校文化建设的大势所趋。目前各级学校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为文化而文化”“为花钱而文化”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未来美丽学校文化建设,将更为深入依托每一所学校独特的“文化基因”,通过深入挖掘学校历史、办学思想、办学追求、课程体系、地域文脉或区域资源等多元途径,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最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理念系统专题研讨阶段,寻找并确定每所学校个性化的办学特色与独特的品牌,为文化建设注入灵魂,实现各美其美。将更为重视专业化的整体顶层设计,避免“零敲碎打”,强调“先理念、再品牌、后设计”和“先整体、后局部”的创新建设思路,打破地方“设计目录库”壁垒,积极引入省内外专业化的设计团队服务大美学校建设。

  更多新建学校重视全程规划设计,基本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协同推进。伴随城市化的推进和“上好学”的需要,可以确信未来仍将建设大量新学校,基础性的硬件建设与美丽学校的文化建设将实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用”。在现有学校建设“交钥匙工程”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同步甚至率先开展学校文化专项整体设计,即对具体学校的办学愿景、特色与品牌、课程与教学、布局与功能、设施与装备等开展体系化专业研究,并把经过多方协商一致的成果“一以贯之”,全程指导新学校建设,融入学校建筑设计、装饰设计与环境文化设计和后期施工的各个阶段,实现基本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让新学校从一开始即赋予丰富的教育深意与文化魅力。

  师生成为美丽学校文化建设的真正主导者与设计者。师生是学校文化的感知者、创造者与传播者。未来学校的文化建设,应实现建设理念与机制的重大转变,即相关学校文化建设将更为关注主体参与,关注基础性框架与平台建设,从而为未来师生人人、时时、处处的不同文化活动与表现提供充分可能,师生成为学校文化日常动态有机更新的真正主导者,并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度介入学校文化建设。

  推动学校文化育人的高课程性与高体验性。学校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平淡到唯美,正在进一步向更为高级、更具育人性的高课程性、高体验性发展。它与学校育人过程实现更为紧密的整合,学校文化于是“立起来”,浸润在整个校园空间。文化与课程形成更为紧密的“同音共律”关系,文化不仅成为师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资源和氛围元素,同时成为学习结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彼此相互支撑,伴随师生共同成长。文化整合应有更多前瞻科技和创新设计,例如全息成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等技术,重视平面文化和立体文化、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等多维度的有机整合,为师生的成长提供更具感知性、体验性的文化空间。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邵兴江)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