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深刻洞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高度,深刻洞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几句话不仅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同时,也为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思想提供了很好的注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理论内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教育现代化及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教育所具有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数以亿计的人才来建设,需要强大的人才队伍来支持。因此强国必须先强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做支撑。要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他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谈及建设科技强国时,他强调:“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他还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文化强国等一系列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而无论什么强国,都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本、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来支撑,都需要教育强国来支撑。所以,强国必先强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撑。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然选择。一个国家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国民素质基础上的,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民族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国是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把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关键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高屋建瓴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我国13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发展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他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这是最有竞争力的。”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赋予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要求教育加快现代化步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及智力支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教育为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公平发挥更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求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作出更大贡献;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要求教育培养更多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人才。完成教育的新使命,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教育是关乎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是培育年轻一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舞台,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强调教育的“四个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论述的政治性的集中体现。

  青少年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信念、有能力的青年薪火相传、砥砺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高度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他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要从学校抓起。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人生幸福不幸福关键在于“总开关”,这个“总开关”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深情寄语高校学子要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要使教育承担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深入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和国家必须加强各级学校的能力建设,优化素质教育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能力。这要求政府和社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

  当今社会,教育是个人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教育对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通过教育或学习,人的素质、知识、能力及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教育能帮助弱势人群改变观念、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是缩小知识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贫困人群增强可持续脱贫能力的关键。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教育对改善民生的重要作用,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为人人出彩提供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结合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

  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党的十七大不仅把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把教育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要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教育发展上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公共教育资源优先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高。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保持在4%以上水平,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生资助体系也不断完善。过去5年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提高了约13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教育需求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教育机会、质量和公平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公平、质量与效益等方面。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任务艰巨。教育公平有待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在区域、城乡、校际及人群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在教育质量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创新人才培养亟待加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要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我国教育要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这些战略任务,必须在坚持优先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巨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作者闵维方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