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办对包括师生在内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而不是忽视教育规律迎合老百姓的教育。没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就不会有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613192_zhangp_1514344192018_bjpg/></p><p ><span style=幸福成长 CFP 供图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办对包括师生在内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而不是忽视教育规律迎合老百姓的教育。没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就不会有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是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来,让人倍感振奋。“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引领。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办好对包括师生在内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而不是忽视教育规律迎合老百姓的教育。没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就不会有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体现了办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追求;负责任地办教育,则体现了办教育的态度与行为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3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与“减负令”相关的政策、文件倒是不少,但成效不甚理想。至今在一些地区和中小学,“涛声依旧”,教育观念陈旧、推进素质教育困难,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高考(中考)至上”成为教育主流价值追求。有的学校随意增减课时、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随意利用节假日集体补课、随意增加考试次数、随意加重师生课业学业负担,平时学生喜爱的艺术课、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名存实亡。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普通高中阶段,急需改变“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局面,办出特色。有关体质健康监测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体能素质指标近20多年来持续下降,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超过了2/3,在高校招生中,不少考生因身体和健康原因专业受限。

  究其原因,根子就在于部分决策者与“掌门人”急功近利,教育政绩观被扭曲了,一些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盲目攀比高考(中考)“GDP”,导致应试教育之风盛行。党的十九大代表、浙江省嵊泗县教师范群说:“现在,个别学校还存在着办学思想不够端正、育人方向出现偏差等问题,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把‘人’的教育异化为‘分’的教育,师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他认为,其根源就在于这些学校没有完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没有把学生培养和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联系在一起。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教育秩序本末倒置,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伤害。”面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教育法规、文件等在基层难以得到有效贯彻与执行?教育的尊严在哪里?改善教育民生的责任究竟谁来担当?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负责任的国家需要“负责任的教育”,要成为负责任的国家、负责任的民族,办好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负责任地办教育。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站在民族担当的高度,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战略意识,深刻反思种种乱象,抵制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推进依法治教,贯彻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品位,制定符合社会实际的教育政策、法规、文件,负责任地提供指导、服务、管理与评价,负责任地构建教育治理新常态,建立起知责、履责、问责的运行体系与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担负起改善教育民生的主体责任。这是时代的呼唤,是老百姓对教育治理的期待。每一位教育“舵手”“掌门人”都要学习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怀揣师生情怀、师生心,深入基层倾听和了解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呼声,以“师生关心的,就是我们关心的”“哪里是痛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的责任情怀以及“不负教育不负卿、不辱使命不盲从”的担当精神,呵护师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好的教育”。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位校长在办学过程中,不忘教育“初心”,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以人的发展为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行为和自身专业发展负责,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负责。新加坡教育部在给校长的委任状上说:“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依靠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作为校长,应当自觉做一名“五观”端正(即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人文观和幸福观)、“五力”齐具(即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文化力、领导力和创新力)的好校长。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将爱与责任融入教育教学,不断强化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任、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负责任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掌握履行责任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创造美好未来的责任人生。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了责任,选择了奉献。作为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以及“不负学生、不辱使命”的责任意识与情怀,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默默耕耘,倾力奉献,争当有魅力、有本领、有责任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的好老师。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引导每一名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少年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殷切希望,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回馈社会、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自主、自强、自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天下胸襟、家国情怀的好学生、好公民,争当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引导每一位家长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立足长远、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做一位负责任的家长。做父母是一种责任,要自觉承担起引导、教育孩子的责任,这不仅是尽家庭和家长的责任,也是尽社会的责任。家长的教育观念或整个家庭教育的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极其重要,要克服过度看重分数、过度关注子女成长的心理与行为,诸如以“爱”的名义干涉甚至将自身的观念强加于子女,包办代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者过度溺爱、盲目跟风,或者漠不关心、任其发展等。

  负责任地办教育,就是要求社会各界人士弘扬正能量,以负责任的态度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审视教育、评价教育,切勿违背规律、不懂装懂、横加干预、乱加指责,切勿捕风捉影、吸引眼球、误导舆论等,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贡献一份力量。

  在迈向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认真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教育初心,履行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使命,有效治理教育乱象,共同构建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

  (作者蒋建华系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