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指出了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方向体现了强烈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指出了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的方向体现了强烈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使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文化作为人类文明思想的火炬、人们的精神家园,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紧扣时代脉搏、契合立德树人时代内涵,通过提“神”、铸“魂”、升“温”,承担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校园文化
蕴立德树人之“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我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了具体阐述,并进一步深化了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赋予了立德树人理论意蕴的新高度,对立德树人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辅助。古人就意识到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把德看成是遴选人才的首位要素。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全部工作可用道德一个概念以统括之”,他把教育的全部看成是德育。德置于智、体、美之首,高校立德树人首要任务是培育大学生的德性。以办学理念、校训校史、校风学风、校园文化传统等基本元素构成的“大学精神”是一种内隐式、高度抽象化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悠久的校史校情、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及健康的教风班风等是一所大学的精神归属,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时时刻刻发挥着文化熏陶与渲染、凝聚力与吸引力的作用。大学精神培育大学人德性、锤炼大学人品德、熏陶大学人道德情操、塑造大学人思想、培养大学人健康心理、健全大学人品格、匡正大学人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典型人物的树立,起着榜样示范和感召作用,不仅弘扬了主旋律,还传播了正能量。认真、严谨、进取的治学风貌和学术精神内化为大学人的道德修养和人生追求。大学精神的德育功能发挥是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精神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承载着大学人的德性成长,引导着大学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发展。
校园文化
铸立德树人之“魂”
大学校园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能够铸造立德树人之“魂”。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这个魂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孕育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的优秀传统文化储存大量宝贵的育人资源,对于培育现代公民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新时代,基于对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审视,高校要有强烈的文化育人的使命感。仁爱、诚信、友善、和睦、自省、公平、正义等许多传统文化中最精粹、最优秀的思想精华至今仍影响着大学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则是立德树人的内在核心灵魂。大学校园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领大学生的渐进成长与理性发展。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转换成大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传播话语范式后,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大学生入耳、入脑、入心,真学、真信、真懂,内化于心变成精神力量、外化于行变成实际行动。
校园文化
升立德树人之“温”
大学校园文化以生为本、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挥,能够升立德树人之“温”。立德树人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动之以情”,施加人格影响;“晓之以理”,激发积极性;“导之以行”,调动能动性。以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展为切入点,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大学生能动性,同时也要承认大学生的差异性,时刻关注大学生的个体成长,不放弃每一个大学生。育人为本要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尊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校立德树人是个“生命”运动的过程,需要以生为本,突出对大学生的人性关怀、人文关怀。育人、化人需要传播人文知识、塑造人文情怀、渗透人文精神,需要尊重大学生、关心大学生、爱护大学生,营造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性关怀、人文精神恰是立德树人理念呈现的“温度”。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赋予大学生主体性才能调动他们参与到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动性。在坚持人性教育、强化服务意识下,以关心、关爱每一个大学生为宗旨,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契合了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检验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广阔空间和平台,促进大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兴起为标志的“微”媒体为网络校园文化活动的繁荣及品质提升拓展了平台,不仅深化了立德树人内容,还革新了形式,要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内容,让大学生在虚拟空间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吮吸真、善、美的价值营养。
(蔡红生,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胡中月,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