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整体素质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整体素质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首先,尽量招聘相对高素质的师范院校和其他高校毕业生,新招聘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需要接受良好的培训,并获得教师资格,确保其能够胜任农村教育教学任务。其次,留住优秀乡村教师,就要保证其拥有较多的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得其能够尽量充分地施展才能。基于此,我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需健全教师吸引留住机制、素质发展机制和素质展现机制。

  健全吸引留住机制。在市场经济和人才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吸引和留住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已经不能再采取把优秀学生分配到农村学校、把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的计划性手段,而要尊重人才流动的意愿,了解乡村教师的真正需求并尽量满足。高校毕业生特别是优秀毕业生只有感受到农村学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才会选择到农村学校任教,只有在农村学校工作感到满意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学校任教。为此,就需要研究如何增强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这是留住教师的内在动力。

  从农村学校外部环境的便利性和社会服务健全程度看,农村学校缺乏吸引力,处于弱势竞争地位,而且改善这种弱势地位还需较长一段时间。现阶段,提高农村学校吸引力的刚性要求是让乡村教师付出的劳动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和必要的经济补偿。柔性要求则是要满足乡村教师的精神需求,尊重乡村教师的情感需求,使他们对农村教育事业产生成就感和使命感。其中,刚性要求是基础性的,也是乡村教师重点关注的。建议可以通过辅导(引导)新入职教师、为难以招到教师的某些科目的从教者发更高工资、对获得特殊荣誉的教师进行奖励等措施吸引教师。

  在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岗位具备一定吸引力的基础上,要严格设定教师准入标准,以教师素质水平为依据招聘教师,从入口关就确保能招聘到素质较高的教师;同时要给所有教师发展机会,普遍提高乡村教师素质。不要把发展机会过分集中于个别教师,不要人为制造教师发展差异,要为所有基础扎实和有发展潜质的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发展条件,这也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岗位吸引力的要求。

  健全素质发展机制。教师素质发展机制所关注的是教师素质发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研究并发现教师发展的规律。具体而言,教师素质发展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习方面。教师学习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学习过程要体现反思性,要改革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师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师学习或教师培训认为,把教学理论传授给教师,教师就能把课教好,但这样的培训效果往往并不明显。因此,要倡导理解取向和启迪取向,认识到教学理论只有变成教师的个人知识、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起有机联系,教师才能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因此,教师学习或培训必须突破单一的讲授式,通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教育寓言、研究型课堂、反思性教学等方式,让教师通过个人体验的方式把教学理论变成个人知识。

  二是教师教学方面。教育实践不是简单地重复,符合教师素质发展机制的教学充满着对教育实践的复杂性、生命性和情境性的关注,浸透和积淀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正是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实现着自身的专业成长。为此,教师要从学理的高度,融教育实践的复杂性、生命性和情境性于教学反思之中,以关注教育实效为旨趣,把教学实践内蕴的教育智慧表达成公共教学知识。这与上面谈到的教师通过个人体验以自己的方式把教学理论变成个人知识共同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两个互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素质发展机制的本质特征。

  健全素质展现机制。有了高素质的教师及教师发展的机会和动力,可以说教育活动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农村学校拥有了高质量的教师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并不等于农村学校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现实中高质量教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程度取决于教师素质的展现程度。

  一定意义上,教师素质展现构成了现实的教育过程。因为只有当教师进行教育时,才能激活其他潜在的教育要素。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素质的展现程度。教师素质究竟能展现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究竟发挥到什么程度,取决于教师工作动力的大小,取决于学校教师激励、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到位程度。

  乡村教师素质展现机制关系到乡村教师能否积极进行教育活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涉及到乡村教师发挥作用的动力来源的可靠性、动力强度的吸引力、动力维持的持久性、动力分配的公平性等方面。乡村教师素质展现机制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到可靠的动力,处理好动力的强度和持久性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动力分配的公平问题,使每个乡村教师时时有工作积极性,使所有乡村教师各得其所、各安其职。

  (作者秦玉友系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