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活动处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微观实践层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具体、微观、多元、情境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与学具体实践途径渗入学生生命的整体,最终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制。

  教育教学活动处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微观实践层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具体、微观、多元、情境性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与学具体实践途径渗入学生生命的整体,最终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制。

  西北联大作为抗日战争爆发与开发西北战略实施背景下成立的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与服务社会意识养成,始终指向为抗战建国、西北开发培养优秀人才。在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科学研究特色鲜明,其中既包含开发西北、献身西北的价值取向,也涵盖艰苦奋斗、家国天下的民族精神,突出呈现与映射了西北联大培养目标。西北联大也正是通过这些具体、生动、多元的教育教学活动将优秀文化根植于贫瘠广袤的西北社会,以文化力量改造人心,改造社会,开发西北,抗战建国。

  一是军事教育方面,西北联大军训严格,除了日常军事训练外,还组织特殊军训,“偏重各种战斗教练及距离测量、地形识别及纵深突击等技术。西北要规范学生纪律、要求学生举止、锻炼学生意志、统一学生思想,以军事训练之手段,树立学生爱国主义之精神,改进学生懒散无为之生活态度,养成蓬勃向上之奋斗精神。通过军事教育,鼓舞了学生,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赴陕境各县开展抗日宣传,发起募集棉衣慰劳抗战战士等活动,医学院学生积极踊跃参加抗战服务,不断有学生志愿参军,抵抗日寇。

  二是社会教育方面,学校多次组织抗战宣传队分赴陕境各县开展宣传。“宣传内容,注重抗敌情况、服兵役、服工役、国家观念、公民常识、防空常识等项。宣传材料,以简明图画为最佳,简短之小册子亦可。宣传方法,以采取谈话形式为佳。社会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单纯知识讲解与传授,更注重对普通民众精神引导与鼓舞。通过努力,唤醒普通民众国家、民族意识,培养忠诚勤朴,负责任、守纪律之良好公民。

  三是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汉中办学期间,师生们积极响应开发西北、支援抗战需要,将地处西北看作开展科研的地缘优势,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物产资源、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问题展开了全面研究。联大人坚守学术,撰写了大量学术论著,完成了学术研究的西北转向。西北联大教师的研究方向与旨趣对学生论文选题与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相当学生立足抗战与西北边疆开发需求,选择研究对象,展开论文写作。极其艰苦条件下,西北联大弦歌不辍,师生专心科研,取得了可喜成绩,各领域内研究的不断深入也为此后西北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学科优势,为西北开发奠定了高等教育基础。

  西北联大身负抗战救国、建设西北的双重使命,几经周折,扎根西北。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西北联大师生早已走出了象牙塔,背负着国家、人民的希冀,运用所学,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清除陋习、化育民风、改造社会。西北联大的出现,改变了全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也改变了西北高等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西北荒凉、贫瘠的土地上,西北联大的创设与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的力量,一种稳定人心的坚定信仰。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背景,造就了西北联大独特的大学精神,这是一种爱国主义、抗战救国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意识;也是一种扎根西北、开发西北的文化自觉,是一种热爱西北、奉献西北的慷慨情怀。

  独特大学精神浇灌下形成了西北联大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军事教育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改造了学生的精神;社会教育锻炼了学生实践的能力,提升了学生改造社会的勇气;科学研究的西北转向使得联大师生理解西北文化,坚定西北文化建设的信念。微观教育教学活动层面的军事教育、社会教育的开展,以及学术研究的西北转向,回应开发西北、抗战救国的社会需求,由实践过程升华为精神信仰,从精神意识层面影响学生,希望能将联大精神灌注并流淌在每一位学生的血液之中,形成了顶天立地、威武不屈的爱国精神与甘为孺子、奉献西北学人情怀。

  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精神灌注,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实践生成,西北联大培养目标与微观教育教学活动间的良性互动,相互支持、关照与印证,为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考与借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