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570696_zhangp_1509690827949_bjpg/></p><p ><span style=科技高中里的无人机课堂。 胡兴军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两类教育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湖北省宜昌市从整体出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探索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编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基础教育的终端和出口,是一个地区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办好高中教育既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原有城区高中发展模式单一、普职发展总体比例不协调、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等难题,宜昌以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以“学校、教师、校长、管理”整体改革为抓手,大力探索区域内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径。

  建立“优质+特色”高中群,实现“普职”协调发展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普通高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基础性合格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以升学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导致“千校一面”、人才同质化严重。同时,人为地划分示范学校、普通学校,加剧了普通高中之间的差异。

  重新定位高中。打破原城区10所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市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的等级界限,按“优质+特色”的功能重新定位,大力实施布局调整,整合组建成6所高中“3+3”模式,即3所定位于国内一流的综合高中和3所定位优秀专业领域的特色高中,形成全市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

  发展综合高中。提升3所省级示范高中的办学水平,在学校整体发展突出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和国际一流高中,推动学校变革与创新,在拔尖人才早期培养、教育国际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突破,在全市起到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

  建设特色高中。构建系统的特色优势学科课程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特长培养模式,在人文社科、理工科技、艺术体育、信息技术、外国语言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形成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紧紧依托三峡大学和科研院所,整合市二中和三峡艺术高中,建设宜昌市人文艺术高中。整合市外国语学校和市十八中,打造宜昌市外国语高中。将市七中升级为宜昌市科技高中。

  通过调整,目前,宜昌城区6所公办高中已调整到位,兴建的宜昌职教园(一期)已全部建成。人文艺术高中、外国语高中、科技高中已全部整合到位,三峡大学理学院、中船重工710研究所等成为特色高中的合作单位及办学支撑。

  高中布局调整为普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7年,全市高中阶段招生“普职比”调整为5.7∶4.3,比2016年的5.9∶4.1和2015年的6.1∶3.9又有了较大提高。“优质+特色”高中的建立,进一步补齐了短板,调整了“普职比”,较好满足了公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性需求和社会对于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激活“校长+教师”队伍,为有能力者搭建舞台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仅仅在扩容,更要提升质量。如何激发人才活力,如何发挥优秀校长教师的作用,管理导向是关键。

  从校长层面看,特色办学要求校长有专业化的视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思路,要能够立足于高中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定位学校特色,团结带领全体教师不懈努力。

  为了选好校长,我们尝试推行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任命制。聘任形式上大胆创新,在竞聘演讲、专家提问等环节,聘请组织、人社部门相关专家、名校长和教师代表共70余人现场评分,并由纪检监察干部全程监督,确保竞聘者在同一竞争平台上“比武”。

  实施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打破了校长的终身任期制,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实践进一步证明,校长竞聘选任制度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种制度在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教师层面看,长期以来,教师都是“铁饭碗”,吃“大锅饭”。敬业者长期超负荷工作,而懒惰者得过且过。教师队伍活力明显不足,且校际间的教师配备在数量上极不均衡,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明确界定:学校教职工分为管理、专技和工勤三类岗位,其中,专技岗含专任教师岗、教学辅助岗。直属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等实行岗位总量分类控制,人员打通使用,每学年进行动态调整,非专任教师岗位数不得超过岗位总数的15%。

  普通高中以市教育局批准的招生计划班级数为基础,按照班师比1∶4测算核定各学校教职工标准岗位量。在核定标准岗位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核定一定数量的人才特设岗。学校的教职工岗位总量,为标准岗位量、特设岗位量与调剂岗位量之和。

  我们设计了定向竞聘、校内竞聘、跨校竞聘、调剂竞聘共4个竞聘轮次,实现了岗变薪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本轮竞聘中,跨校竞聘聘用19人,调剂竞聘聘用7人,待岗培训教职工10人,解聘教职工7人,清退人员富余、表现一般的编外聘用教师共34人。目前,上岗人数中,专任教师比例由改革前的81.31%上升到改革后的86.66%。

  改革之后,教职工岗位意识明显增强。教师一改过去在工作量上斤斤计较、拈轻怕重的做法,争当班主任、抢着带课蔚然成风。教师资源存量得到充分利用,“逼懒为勤”“逼庸为能”的改革效果显著。

  实行“质量+绩效”评价,探索现代学校管理之路

  在高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自身的行政化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教育功能也在不断退化。

  新形势下,学校的发展必须通过建设现代学校,创设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调整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解决长期制约和影响学校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我们尝试开展“现代化学校”创建工程,将办学思想、依法治校、队伍建设、素质教育、办学条件、教育信息化、校园文化、开放办学、办学成效等全部纳入创建指标,以此为抓手,全面提升高中的现代化办学水平。

  实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以卓越绩效模式的应用为载体,以实现学校全面的质量提升为目标,旨在帮助学校改进治理体系,建立战略、过程、评价、改进等多维度相互关联和支撑的质量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引导学校迈向卓越,为行业树立标杆,为社会树立榜样。

  制定教育质量奖评定标准。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在不破坏原有标准结构的基础上,剪裁不合理、不符合教育行业实际的内容,制定符合宜昌教育行业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评审标准。

  目前,全市已经有30多所学校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其中,葛洲坝中学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建立了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提升了教育管理效能。枝江一中不断总结卓越绩效管理的实践经验,出版了一本《从平凡走向卓越》专著。

  通过创建现代学校,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提高了发展质量,提升了办学品质,有利于推动全市教育质量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学校改进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实施“党的教育方针进校园”等“宜昌教育微改革”十项行动,通过从细节处着眼、从细微处创新的“微改革、微创新”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

  以“微改革”推动“大变化”,“微创新”形成“新成效”,“微调整”释放“正能量”,为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动力支撑。

  过去校长只盯着局长,现在转变为时时关心家长和学生需求,注重学校的个性化发展。一大批优秀校长正茁壮成长,一批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同度显著提高的学校已经初步成形。

  (作者覃照系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