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并且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

服务现代化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

北京方庄教育集群、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 管杰

  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并且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经过两个阶段30年的建设,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全面阐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快教育现代化,全力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首先,促进教育工作者观念的现代化,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观念,牢固树立以人民满意为目的的公平观念,牢固树立群众有序、广泛参与教育的治理观念,牢固树立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观念,牢固树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质量观念。其次,要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随着政府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日益紧迫。努力实现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的治理格局。最后,加强教育现代化技术实施的创新实践,着力加强网络教育,促进现代化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形成一个新型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局面,培养一大批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担当起“学有所教”的历史重任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长 王蕾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指出,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听了总书记的报告,北京一六六中学的教师心潮澎湃,真切感受到作为人民教师所肩负历史责任的崇高使命。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我们的学生,十几岁的青少年风华正茂,当中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他们都将成为祖国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伟大的历史使命与崇高的时代担当,呼唤着他们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北京第一六六中学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围绕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承担了多项教育改革新任务,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九年一贯制改革中取得了不少突出成绩,使更多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同时,我们时刻谨记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筋骨”,学校建设的“博雅”课程体系,立足通过广而博的知识教育、通而达的能力教育、综而合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的整体提升。希望我们的学生成为心里有担当、脸上有微笑的博雅学子,希望校园生活为他们的人生赋值,为国家和民族立心铸魂。

  我们认识到,总书记提出的“学有所教”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正是我们今后必须探索教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我们将以“创办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以博雅教育为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为目标,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真正做到“学有所教”,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 (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整理)

用师爱滋润学生,用生命承载教育

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校长 袁滨渤

  报告中还特别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来对待,才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当教育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当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时,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同时报告着重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一方面,我们要把师德建设与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结合起来,与提高素养、展示形象、发挥表率作用结合起来,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队伍保障;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需要爱,要把对学生的头疼变成心疼,要对学生深爱、厚爱、加倍的爱,多一份耐心、细心、爱心,就会多一名进步的学生,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他们的身心成长规律。

  总之,教育是一项宏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沉下心去、扑下身来、用心血去成就的事业。每天多努力一点,我们的学生离成功就近一点。爱学生不仅要付出大艰辛,还要有一颗无私、忘我的心。在教育岗位上,我们要用师爱滋润学生,用生命承载教育,用平凡演绎伟大,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出感人的篇章。(中国教育报记者 徐德明 整理)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长 张和松

  作为一所学校的教育管理者,我时刻在思考:办什么教育、怎么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准确回答关系到一所学校的自我定位和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使我们在进行学校定位和推动学校发展时有了根本的指引和路径遵循。

  首先,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教育发展的成果要惠及人民。教育管理者要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让每一位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其次,要遵循教育规律。学校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既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庆育才中学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一直秉承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把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与当前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起来,坚持走生活教育之路,走特色发展之路,走内涵发展之路,切实推进学校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心每一位学生,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我校一直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人”教育方向,通过生活育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整理)

不忘教育初心,方得源头活水

成都市娇子小学校长 蒲春燕

  27年前,我抱着“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家长满意的目光”的心愿走上了热爱的教育岗位,一直以来,初心不忘。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使中国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自己所热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被党和国家放在如此高的地位,我倍感振奋,受到极大的鼓舞。我知道我们的使命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们要通过专题研究、加强日常管理、进行人文关怀、健全培训和评价机制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争取在岗位上早出成绩,尽快成熟,让有经验的教师充分发挥优势,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独特有效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和年轻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我们要继续深化与农村学校的联系,“手拉手”,围绕提高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这一核心大力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让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师们得到锻炼和提高。(中国教育报记者 柯进 整理)

深耕教育教学,做好民族地区学生的引路人

四川省凉山民族中学教师 陈绍燕

  我1994年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任教至今。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凉山工作的20多年里,我切身感受到了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四川省凉山州更是把教育发展作为区域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现在,凉山州在全省率先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大力发展了各级职业教育,还在全州铺开“一村一幼”,每个村庄都有一个幼儿园,并配备两名保教员。四川省提出的“保障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在凉山得到了生动体现。以凉山民族中学为例,每年的学生资助经费能达到1000余万元。

  随着一项项政策的落实,凉山群众的教育观念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过去,当地老百姓认为教育就是能认字、能算数,学生上完小学便出去务工,当地控辍保学的压力很大。现在,不仅家长大力支持学生上学,外出学生也大量回流。凉山民族中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两个校区,有学生5000余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党代表,会前,我走访了许多基层学校,发现优秀教师难留仍然是制约凉山教育发展的瓶颈,我也把这些基层的声音带到了会上。回到学校后,我也会发挥好党代表的积极作用,宣传好十九大会议精神,在平时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耕教育教学,做好民族地区学生的引路人。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