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是促进公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历经五年砥砺奋进,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促进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是促进公平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历经五年砥砺奋进,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一、学生资助制度日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提升教育公平保障水平。
(一)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公平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为切实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党和政府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倾听人民呼声,积极回应人民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作重要批示,先后到农村、到学校、到群众中看望贫困家庭,看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研究相关工作。刘延东副总理代表政府向13亿人民作出庄严承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不会改变,扶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不会改变,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不会改变。
(二) 资助体系日臻完善
五年来,财政、教育等部门全面落实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从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我国学生资助制度建设。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不完整逐步走向完善,资助项目从少到多,资助面从窄到宽,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五年奋进,形成了最好的资助制度安排,充分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在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奖补”的原则实施政府资助,幼儿园和社会积极参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地方政府资助为主,学校资助和社会积极参与;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和顶岗实习为补充;在高等教育阶段,实施国家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
(三) “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基本稳定
2012年以来,国家强化政府职责,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凸显政府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上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明确要求,加大学生资助经费投入,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学生资助。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捐资助学,成为我国学生资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经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经费筹措渠道,构建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
其中,财政资金重点解决全局问题、一般性问题,学校资金和社会资金重点解决局部问题、特殊问题。在政府织密织牢学生资助兜底网的基础上,学校和社会进一步织细补牢兜底网,在功能上实现了无缝对接。任何一名学生,只要家庭经济困难,不管是长期性经济困难,还是临时性、突发性经济困难,都能享受得到相应资助,确保了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政策目标上实现了“应助尽助”。
(四) 资助内涵不断发展丰富
五年来,学生资助内涵不断发展丰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资助之路。
发展形成了“普惠、助困、奖优、引导”复合型体系结构。“普惠”以免学费为主,体现了公益性;“助困”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为主,体现了公平性;“奖优”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和校内奖学金为主,体现了激励性;“引导”以基层就业国家资助、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为主,体现了倡导性。
发展形成了经济资助与体质改善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在提供直接经济帮助的基础上,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在校吃不上热饭,甚至饿着肚皮上学的现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战略部署。
发展形成了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的资助理念。多年来,教育系统深入研究学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价值体现,逐步发展形成了“资助育人”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学生资助逐步构建了“扶困助学──立德树人──唱响中国梦”这一新的资助内涵。“资助育人”实践以学生资助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了从经济型资助到发展型资助的重大创新发展。
(五) 政府“一管到底”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五年来,为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教育、财政等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推进包括机构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等在内的工作保障体系,教育机会平等的保障能力前所未有。
一是建立起了中央、省、地、县、校五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队伍,覆盖了全国所有的地区和学校。同时,逐步形成了由教育、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机制。
二是建立起了中央、省、地、县四级财政资金分担机制,按照学校隶属关系、经济发展程度、教育层次等因素实行资金合理分担。
三是建立起了精准资助、资助育人、资助宣传、绩效考评、监督检查和集中发放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资助工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了学生资助工作依法推进、公平公正。只要家庭经济困难,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学段,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找得到组织,都能享受得到相应的资助政策;只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奋学习,从幼儿园一直到博士毕业全程都有政府的资助保驾护航,政府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二、学生资助取得重大进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力度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政策帮助下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学生资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一)资助学生累计超过4亿人次,年均增幅2.05%
2012年至2016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幼儿)4.25亿人次(不含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下同)。年资助学生(幼儿)从2012年的8413.84万人次,增加至2016年的9126.14万人次,增长了8.47%,年均增幅2.05%。
(二)资助总金额累计近7000亿元,年均增幅10.66%
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全国累计资助资金总额6981.52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12年的1126.08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688.76亿元,增长了49.97%,年均增幅10.66%。
其中:
学前教育,共资助幼儿2231.40万人次,资助金额238.99亿元。
义务教育,共有7730.09万学生享受了寄宿生生活补助,资助金额855.81亿元。
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4226.91万人次,资助金额622.85亿元。
中等职业教育,共资助学生8269.30万人次,资助金额1621.24亿元。
高等教育,共资助学生20054.42万人次,资助金额3642.62亿元。
(三)财政投入累计超过4700亿元,年均增幅7.69%
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阶段财政投入学生资助资金达4780.61亿元,占资助总额的68.48%。其中,中央财政达2506.78亿元,占财政投入的52.44%;地方财政达2273.84亿元,占财政投入的47.56%。
年财政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824.74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1109.16亿元,增长了34.49%,年均增幅7.69%。其中,中央财政年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422.10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579.20亿元,增长了37.22%,年均增幅8.23%;地方财政年投入资金从2012年的402.64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529.96亿元,增长了31.62%,年均增幅7.11%。
按学段分,财政投入占同学段资助总额的比例分别为:学前教育96.13%;义务教育100%;普通高中88.04%;中职教育81.34%;高等教育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