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做的学校体育工作,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开展的。
今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国足球要发展,足球的普及程度要提高,竞技水平也要提高,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发展中国足球不是为了单纯提高竞技水平,关键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育国民的健康素质和体育精神。这是今天中国发展足球事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学校体育的根本之“道”。
我们现在做的学校体育工作,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开展的。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足球事业发展的指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之“道”的深刻认识以及做好体育工作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初心”,这对我们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陕西省西安市考察教育工作时召开的座谈会上谈到“精准育人”的概念。他对德智体美四育要干什么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德育抓方向,智育重能力,体育重推广,美育强形式。体育重推广,也就是面向人人,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这跟习近平总书记谈中国足球发展,讲到体育事业发展要把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同时提高是高度一致的,学校体育首先要解决的是面向全体,是普及问题,在这个基础上,也要为竞技水平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要牢记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博精神,提高竞技水平的“初心”,依“道”而行。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体育,必须首先重视普及,而普及看重的是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更看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育人功能。
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标志首先是人民体质健康,是人民的精神面貌,承办世界杯、参加世界杯、多拿几块金牌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和足球梦,必须在改革管理体系、发展青少年足球、完善综合保障条件方面下功夫。
现在的学校体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方面是有欠缺的。学生在十几年的体育教育过程中,既没有掌握好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也了解得不够。像体育活动前的热身需要怎么做,如何进行运动防护,如何开展恢复性训练,以及怎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这些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很少提及。从不忘初心和依“道”做事来看,学校体育并没有真正体现体育的那份“初心”,也远远没有达到“道”的要求。而让每一名学生在学校都能学好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的最根本“初心”。
体育的教育功能,关键是两个方面,一是掌握运动技能,二是参与竞赛。这也是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的“学校体育要通过竞赛来实现教育的功能,参与竞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倘若没有竞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就无从谈起。而要参与竞赛,首先得把技能掌握好。学生只有在参与运动和竞技活动中,才可能磨炼意志品质,才有可能达成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
学校体育在提高竞技水平上可以大有作为,尽管这不是学校体育的“主业”,但也应当通过普及来促进广大学生竞技水平的提高。因为在校园里,不管是学生技能的掌握,抑或是竞赛的组织,都可以推动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校园足球所建立的教学体系、竞赛体系与竞技体育有机结合,进而推动中国足球乃至整个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说到学校体育到底要做什么,我们有很多模糊认识,因此有必要对学校体育做一个顶层设计。政策出台以后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竞赛到底怎么组织,才能够实现体育的愿望和目标,需要学校体育界乃至全社会认真思考、形成共识。
学校体育的重心在教学、训练和比赛,只要这三件事做好了,关于体育的三个目标就基本可以实现了。当然,我们对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组织体育竞赛等两个目标是要负全责的。同时,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
现在全世界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另眼相看,他们也看到了中国在足球普及程度上的大步迈进,2020年建成两万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目标已经提前三年完成,“十三五”期间建6万块足球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全世界独一无二。只要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和要求,坚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这些我们都做到了,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