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过程,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历史使命。“教书与育人相统一”,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如何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立德树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要有新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的基地,担负着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具有新内涵。对高职院校而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心不仅要进行理论研究、学科建设,更需要以思政教学为中心,立德树人,在育人过程中贯通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作为它的核心使命,引导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先进文化的引领者。

  要有新思路。高职院校的生源特征、学情特点,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在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时,必须把握高职思政教育规律,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教育。在总结两课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开拓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路径,使思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信仰、外化为学生的言行习惯。高职教育空间已突破传统的教室,开门办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思政教育需要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次工业革命以“ ”与移动新技术,利用网络视频精品课程,拓展教学空间,实现两课教学资源共享。

  要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如何实现“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在课程思政上下功夫。课程思政,强调学校的所有课程都要纳入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容。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研究、设计、指导、贯彻落实的任务,肩负着“突破思政理论教育对学科建设的局限,把价值引领贯穿到专业课、实践课和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新格局”的责任,以有效发挥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有一支“德高”之师。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际成效。高职教育的属性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要求高职院校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也要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通过加强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开展教科研,共同探索建构具有高职特征的思政教育体系,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技能,更具有政治意识、遵守政治纪律、担当政治责任的心灵之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