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正能量作用之下变得文明发达,学校在资助育人模式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家庭在利好政策惠及之中显得生机盎然。

  社会在正能量作用之下变得文明发达,学校在资助育人模式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家庭在利好政策惠及之中显得生机盎然。

  近日,复旦大学一位博士生的自述文章,讲述了自己通过享受国家各项资助政策得以顺利求学的经历。该文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过自身矢志不渝的努力,依靠助学贷款的资助,受惠于奖助学金的帮扶,免除了学习和生活的后顾之忧,最终成长成才,可喜可贺。

  正是这样一个个鲜活的励志故事,生动演绎了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人文化关怀。如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奖助学金,蓄积向上的动力,勇做生活的强者,使资助成为“上进”的一种表彰形式,是一种发展型的资助。国家在保障学生学业并提供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坚持扶贫和扶志相结合的原则,更加注重以精神培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卸下他们的思想包袱,唤起健康阳光的心态,促进资助工作向生态型资助转变;学校创新利用新媒体打造学生乐于接受资助的新模式,着力开展有个性、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把资助活动升华为教育活动,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标。

  当下,不论是学前班的娃娃还是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不论是发奋读书的初中生、高中生还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只要上学有经济困难,国家都会提供适当帮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资助政策帮助无数学子及其家庭圆了大学梦,也激发了更多青少年学生勇于上进、力争上游的信心。正所谓“仗剑走天涯,拼的是才华”,大量优秀学子实现了成功蜕变、华丽转身,一些人甚至成为奖助学金的捐赠者,变成勤工助学岗位的提供者,化作资助育人的推动者。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共享发展,形成了扶贫济困、团结友爱的社会氛围。社会在正能量作用之下变得文明发达,学校在资助育人模式之中坚持立德树人,家庭在利好政策惠及之中显得生机盎然。

  复旦那位博士生在文章中说,他慢慢懂得并相信制度是脱贫的最大法宝,就像国家助学贷款这样的政策一样。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他现在或许是另外一个人,但恐怕不是他喜欢的那一个。平实的语言背后,透露出他内心的自强和笃定,表达了他的感恩之心、有为之志。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以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为己任,设计推出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以及校内各种奖、助、补等全方位的资助体系,并提出了“三不愁”举措,即:入学前不用愁,助学贷款解烦忧;入学时不用愁,“绿色通道”可以走;入学后不用愁,各类资助全都有。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在感受到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绿色通道”等多种资助举措融融暖意的同时,家长和学生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当前恰逢招生季,有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冒充教育部门、学校、基金会等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教育退费等为名,欺诈学生和家长。

  为此,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近日发布2017年第5号预警,公告所有资助项目均不要求学生预先交纳任何费用,也不要求在自动取款机或网上进行任何操作。在加大警示教育的同时,家长和考生也要主动了解国家资助政策,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官网、“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工作热线电话等通道,以及向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同学等多方求证,防止上当受骗。当然,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加强对改号软件、伪基站、病毒应用程序等方面的查处及过滤力度。

  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要通过规范资助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加强资助机构建设,实施资助精准认定,确保政策宣传到位。政策落实方面要不留死角,从应对诈骗的“亡羊补牢”转为“未雨绸缪”的工作机制,从而让资助体系真正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作者张立迁,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