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与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6个高校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交流。

  “一带一路”看教育

  印度尼西亚留学生唐根基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完成本硕博连读,就被聘为印尼巴淡世界大学语言学院院长。刚到暨大时,唐根基不会讲汉语。而从暨大毕业时,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就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唐根基的成长经历是暨南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人才的缩影。自创办以来,该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与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6个高校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学生交换、教师互访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交流。

  构建完整的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体系

  “没有适用的教材,教学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暨大华文学院院长邵宜经常听到海外华文教师这样诉苦,由于没有成体系的教材,海外华文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在国侨办的组织和协调下,经过大量调研、修订,暨大华文学院逐步构建了完整的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体系,其中小学版《中文》教材被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校采用,至今已发行逾1000万册。

  为帮助海外华校培养优质师资,暨大华文学院已形成了从汉语学习长期班、师资短期培训班等非学历教育到“本—硕—博”一体的完整的学历教育体系。

  除了积极参与海外华文教育,暨大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人才。该校校长胡军介绍,建校111年来,该校培养的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在内的毕业生总人数已超过20万人。

  “走出去”搭建教育“民心桥”

  2012年,在缅甸华商商会支持下,暨大管理学院在缅甸仰光开办了有国际认证、全英文教学的缅华MBA(工商管理硕士)项目。入读缅华MBA项目首期班的学员层次颇高,既有当地青年企业家,也有缅甸政府高级官员,还有在缅甸工作的欧洲经理人。

  “仰光气候炎热还时常停电,停电时,教室就像个蒸笼。”暨大管理学院教授王玮说,即使教室简陋,气候条件难以适应,但教师们还是保质保量地坚持完成了缅华MBA项目培养工程。让教师们欣慰的是,缅华MBA项目学员的毕业论文都很有价值。比如,缅甸最大国有纺织企业的改革、缅甸第二大商业银行CB Bank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南方航空缅甸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等。

  在仰光著名的西饼店连锁品牌El Dorado总经理王冬青看来,缅华MBA项目很实用。利用所学知识,王冬青能更合理地管理企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连锁店规模随之扩大。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西饼店供应链的管理。

  胡军介绍,目前暨大已在海外建立起35个教学点,培养了2500多名学生,设立了众多涉外教育项目和联系平台。

  以“侨”为特色打造教育智库

  2014年和2016年,暨南大学均有“一带一路”研究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

  表现突出的重要原因是底蕴深厚。“1927年,暨大设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系统研究东南亚问题和华侨问题。”胡军介绍,2011年,暨大整合本校相关领域研究力量,成立暨大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2014年,在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基础上,暨大又成立了“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

  “如何用学校在国际关系、华侨华人以及东南亚研究方面雄厚的学术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是智库建设的重点工作。”暨大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张振江介绍说。

  暨大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和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以“侨”为特色,组织了一系列重要活动,包括“华侨华人与21世纪丝绸之路”“中国外交与智库创新”等国际学术研讨会;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等部门的多项课题;向国务院侨办等政府部门已提交上百篇重要的研究报告。

  据胡军介绍,暨大未来会进一步整合力量、加大投入,并不断扩大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机构和智库的合作,继续助力“一带一路”智库建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