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试图跳出教育本身,对教育的作用与形式进行审视,将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未来人才、知识与素养的定义在悄然变化,未来所需技能的标准面临调整,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也更加凸显。未来,教育在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6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回望这一年的全球教育,无不让人感叹各国技术发展之迅速、教育融合之深入、格局变化之深刻。

  世界各国试图跳出教育本身,对教育的作用与形式进行审视,将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

  然而,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未来人才、知识与素养的定义在悄然变化,未来所需技能的标准面临调整,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也更加凸显。

  未来,教育在应对全球挑战、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中,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评估

  全球化能力

  “全球化能力”被定义为,能够批判分析经济全球化、跨文化问题;能够从多个视角理解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对自身及对他人的看法;能够基于共同的对人类尊严的尊重,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其他人进行开放、适当并有效的交流。

  经济全球化趋势一直在扩大、加深,并不断加速各国之间跨越国界的联系。在技术快速变革及交通成本日益下降的推动下,人们在不同国家和大陆之间的流动更加自由,这为各国带来更大的社会、语言和文化的多元性。在政治方面,越来越多国家允许公民拥有多重国籍,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在加快;经济上则体现为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增加,跨国公司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在带来创新、新的体验与更高生活水准的同时,也带来经济不平等与社会隔离。跨境移民对一些人而言,意味着能够在不同大陆之间通勤;而对其他人而言,则意味着逃离贫困与战争,要经过漫长的努力才能适应新的国家。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与机会,新一代人需要新的能力。无论在传统或在更具创新性的工作环境中,年轻人都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及文化的其他人合作,需要解决复杂的问题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需要在面临与他人信仰与看法不一致的困难情景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需要辨别文化特性与偏见,并承认自身对世界的理解不可避免会存在偏差。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管理委员会决定尝试在2018年的测评中加入“全球化能力”评价,并将其定义为能够批判分析经济全球化、跨文化问题;能够从多个视角理解差异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对自身及对他人的看法;能够基于共同的对人类尊严的尊重,与来自不同背景的其他人进行开放、适当并有效的交流。

  “全球化能力”将成为未来全球教育的核心。现在全球面临的普遍挑战是如何将“全球化能力”植根于学校中,让年轻人更好地为当今快速变革的、全球化的世界做好准备。

  2

  应对

  城市陷阱

  城市集中了生产力与就业机会,同时也集中了高度贫困与劳动力市场排斥。这些可能带来社会关系紧张,家庭与社区彼此不联系,产生社会疏远、信任降低与暴力等。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人们的焦虑和情绪扭曲相关。

  当今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到2050年有望增加到70%。城市环境吸引了大量来自乡村及国外的人,这些人希望有更好的经济前景并更容易获得公共服务,如教育和医疗保健及各种文化机构等。人力资本集中可能促进研究和发展,让城市成为增长与创新的区域核心;城市资源集中也使得商业更容易开展。

  但城市也面临许多矛盾。他们集中了生产力与就业机会,同时也集中了高度贫困与劳动力市场排斥。这些可能带来社会关系紧张,家庭与社区彼此不联系,产生社会疏远、信任降低与暴力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人们的焦虑和情绪扭曲相关。

  2016年,经合组织的报告《让城市为所有人服务:促进包容增长的数据与行动》显示,大多数城市的不公平程度都高于城市所在国的平均水平,呼吁各国政府重新审视城市住房、交通、教育与就业战略,确保城市不会变成不公平的陷阱。

  教育,可以在应对城市陷阱中发挥作用。如教会公民读写,提供社会参与所需的技能,支持创造与创新;扩大教育机会,尤其关注处境不利的群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构建满足地方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体系;加大成人技能培训与创业教育投资,鼓励地方相关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等。教育还需要为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如开展增加与减少社区人口方面的规划,保护学校基础设施免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等。教育要对学生,尤其是最贫困社区的学生的安全负责,监测他们在面临新的或不断加大的城市压力情况下,身体和情感的幸福状况。

  3

  助力

  “学习的一代”

  “学习的一代”愿景是指,所有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学龄前教育;所有男孩和女孩完成小学教育;所有10岁儿童具备功能性的识字和算术能力;低收入国家男孩和女孩获得中学水平技能的比例达到目前高收入国家的水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30框架中描绘了“学习的一代”愿景——所有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学龄前教育;所有男孩和女孩完成小学教育;所有10岁儿童具备功能性的识字和算术能力;低收入国家男孩和女孩获得中学水平技能的比例,达到目前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低收入国家孩子获得中学以上教育的比例,接近目前高收入国家的水平;一国之中,最富有和最贫穷儿童群体的入校和学习不平等显著降低,并在消除其他形式不平等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为实现“学习的一代”愿景,国际资助全球教育机会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的一代——投资教育,应对变化的世界》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国际政策制定者们需要通过四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加以落实——绩效、创新、包容和融资。

  报告建议在绩效方面,为获得成功,任何改革的首要任务都是奠定好实施基础,提高教育体系绩效,并把结果放在第一位。在创新方面,成功的教育体系,必须提出富于创意的新方法以取得更好效果,利用各种机会创新——谁从事教育、在哪儿、如何进行等,以应对未来的教育挑战。在包容方面,工作和资源应聚焦于那些失学风险更高的人群。成功的教育体系必须涉及每个人,包括最弱势、最边缘化的群体。前两方面改革有助于教育体系更加高效,却无法缩小各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除非领导者们采取进一步措施,容纳并支持那些高失学风险的群体——贫困的、受歧视的、女性的或者多方面弱势的群体。在融资方面,增加并改善教育融资。成功的教育体系需要更多更好的投资,并根据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进行投资,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教育,接受从学前到中学的免费教育。

  4

  开发

  未来技能

  结构性调整、技术进步与经济全球化驱动传统产业部门的深层次变革以及不断出现新领域,政府、产业和雇主需要抓住各种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理解变革对于技能开发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内涵。

  工人(无论蓝领或白领)具备不断变革的劳动力市场所需的合适技能吗?他们为下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就业冲击做好准备了吗?各国应该实施什么样的技能战略以培养人力队伍为未来做好准备?没有合适的技能,人们将徘徊在社会边缘,国家的技术进步速度也将放慢,并在全球经济中陷于困境。

  2016年,全球首个“技能峰会”在挪威卑尔根市召开。这个独特的国际会议召集了全球负责与技能相关的投资项目的部长们(包括教育、就业、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和政府协调等),就各国2025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如何找到一个有效的、前瞻性的技能开发战略展开了开诚布公的讨论。

  经合组织秘书长安赫尔·古里亚指出,“技能”是各国能否回应今天和未来经济与社会挑战的核心。要实现技能投资收益最大化,需要所有相关角色合作,制定和实施统一的政策以支持三个目标的实现——相关技能培养;技能在劳动力市场的激活;确保技能在职场和社会上有效应用。

  世界银行也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有数百万年轻人落入由于技能差距造成的裂缝之中——他们获得的技能与当今雇主需求的技能不匹配。世界银行主张实施“面向当今年轻人的21世纪技能进程”,培养年轻人具备职场所需的各种现代技能,包括领导力、创业者态度等;扩大企业与大学和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增强技术教育与培训内容的适应性。

  澳大利亚政府也在讨论,在全球经济变革下,如结构性调整、技术进步与全球化驱动传统产业部门的深层次变革以及不断出现的新领域等,政府、产业和雇主应抓住各种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理解变革对于技能开发和实际应用的重要内涵。

  5

  兑现

  “数字红利”

  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会并改善服务供给的实例很多,但总体影响不足,分布也不均。要想让世界所有人受益于数字技术,就需要消除横亘于前的数字鸿沟。

  我们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通信革命进程之中。全球超过40%的人可以访问互联网,而且新网民还在与日俱增。世界最贫困的20%家庭中,将近70%的人拥有手机。更多最贫困家庭拥有手机,而非厕所或清洁用水。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技术迅速变革这一契机,建设更为繁荣与包容的世界。

  2016年初,世界银行发布其旗舰出版物《世界发展报告:数字红利》,主要探讨了互联网、移动电话和相关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数字技术虽然具有带来巨大收益的潜力,但仍未兑现。

  报告认为,数字技术在全球大部分地区迅速推广,但是使用这些技术应产生的广泛发展效益,即“数字红利”,却并未同步实现。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会并改善服务供给的实例很多,但总体影响不足,分布也不均。要想让世界所有人受益于数字技术,就需要消除横亘于前的数字鸿沟,尤其是在互联网接入领域。

  “数字红利”实现速度不够快有两个原因。首先,全球近60%的人口还不能上网,不能充分参与数字经济。各国国内由于性别、地理区域、年龄和收入水平的差异,人们之间的数字鸿沟长期存在。其次,互联网的一些预期收益被新风险抵消。既得商业利益,监管不确定性,以及数字平台有限的竞争,可能导致许多行业出现垄断。快速推广自动化,甚至包括中级水平的办公室工作,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空心化,使不平等情况更加严重。

  如何才能兑现“数字红利”?报告建议,连通性至关重要,但还不足以实现全部发展效益。数字发展战略需要比信息技术战略更为广泛。实现所有人互联互通依然是重要目标,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各国需要营造让技术发挥成效的有利条件。数字投资需要“非数字配套机制”的支持,包括法规监管,便于企业利用互联网展开竞争,进行创新;提高技能,这样人们可以充分把握数字机会;问责制度,政府对公民的需求需要做出响应。同时,数字技术又能补充、强化这些配套机制,从而加快发展的步伐。

  6

  促进

  教育性别平衡

  今天,女性仍然较少可能进入或毕业于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如博士或同等学历;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学及数学学科领域仍然代表不足;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在各国也非常普遍。

  最近几年来,尽管性别差距在高等教育阶段发生逆转,一直是更多女性成为大学生(2014年,经合组织各国首个大学文凭获得者中,57%为女性),但是女性仍然较少可能进入或毕业于高等教育的更高阶段,如博士或同等学历。

  同时,教育性别鸿沟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领域中。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学及数学学科领域仍然代表不足。而在其他学科领域,如教育和健康保健领域代表过度。调查显示,毕业于工程学的男性是女性的3倍,而毕业于教育领域的女性是男性的4倍。学习领域的性别不平衡反映在劳动力市场上,最终体现在收入上。例如,工程领域的毕业生收入比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高10%,而毕业于教师培训或教育科学的毕业生收入比普遍的低15%。

  调查显示,男生观看科学相关电视节目、访问科学相关网站或阅读科学类书籍、文章的比例是女生的2倍。这一性别差异也存在于其他与科学相关活动参与方面。调查显示,男生对于他们的科学能力更自信(具有更大的自我效能感)。科学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最大的国家是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和瑞典。

  另外,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在各国也非常普遍。在2016年世界教师日,英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教师行业的性别差异仍然存在。英国男性教师只占26%,中学的男性教师占38%,小学的男性教师只占15%。英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指出,政府的优先事项是让最优秀的教师进入课堂,当然包括各教育阶段的男性教师。无独有偶,澳大利亚一篇题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小学男教师招募政策》的文章指出,澳大利亚男教师非常短缺,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男教师只占全职教师队伍的19%。澳大利亚小学教师性别失衡在一些领域更加严重,不同州和地区之间、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之间,性别失衡程度存在差异。文章提出,需要从目标设定、激励措施及提高教师地位方面推动男性加入小学教师队伍。

  (作者:唐科莉,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