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已有条列,如物理,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这与常见的学科内容表达有了很大的区分。它不是指向外在、客观的知识,有别于也超越了作为独立知识体系构成的学术分支的学科逻辑。对它的习得,不是“拥有”,而是“具有”,就像我们只能说“拥有”一把椅子,而不可以说“具有”一把椅子一样。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内在性和主观性,是具身的、整体的和个体的。

  关于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已有条列,如物理,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这与常见的学科内容表达有了很大的区分。它不是指向外在、客观的知识,有别于也超越了作为独立知识体系构成的学术分支的学科逻辑。对它的习得,不是“拥有”,而是“具有”,就像我们只能说“拥有”一把椅子,而不可以说“具有”一把椅子一样。学科核心素养,具有显著的内在性和主观性,是具身的、整体的和个体的。

  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很难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新近的高考大纲,开篇部分标举核心素养,但到了增删调整的具体内容,还是一仍其旧地罗列学科知识。这也难怪,标准化纸笔测试的方式并不能把捉学科核心素养。更要紧的是,现行教与学的方式,总体上看不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甚至可以说,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只能是额外的成本支出,需要压缩和剔除。

  心理学家、学习科学家David H.Jonassen(戴维·乔纳森)指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普遍认为,学习结果不同,教学方法就不同。”这一由果循因的判断,给我们极大的警示:怎么教、怎么学,何等重要!就像怀德海所揭露的,在“纪律良好”的课堂,“采用一种教材”,以“灌输”的教学方法,教出“死板的知识”。这样的教与学,就在我们身边,无论如何也培养不了学科核心素养。人类的知识生产都是情境性的。知识的客观化、外在化,是人类保存、传承知识的基本策略。学习就是要让知识重回情境进入发生状态。传统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自给自足的实体,可由教育者“打包”直接传递给学习者。如果是这样,知识要我何用?我要知识又何用?习得的只是惰性的知识,我只是“储蓄罐”式“拥有”,并不因此“具有”作为心智和生命有机构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必须颠覆现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真正进入到真实的复杂情境中,如怀特海所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

  情境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人在情境中与各种要素不断互动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行动、探究、合作、反思、自主等等,成为学习的关键词。学习者在情境中,同时又参与构造情境。每个人的心智倾向不一样,对情境中诸要素的选择偏好和互动方式也会不同。学习者对情境的构造,就是对知识建构的一部分。知识不是“100分OK”那样一次性习得,而是在不同情境中不断生长的,从而具有了配置新知识、新问题、新任务的迁移能力和变易能力。情境学习,是学习者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探究学习、团队合作、社会参与、自我认知等等,俱在其中。为什么说是“复杂”情境?主要不是说大事要事急事,而是说学习者必须“真正进入到真实情境”。假的或不充分的情境,只是一道“真人秀”式的“应用题”,是传统学习的一种“变式”,没有甚至不允许学习者与情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开展互动。这样的情境,只是另有所获的暂时凭借,情境化进入后,必须去情境化出来,以便进入一页页个体“不在场”的作业簿和考试卷。而真实情境,亦即复杂情境,参与建构学习者的知识,是他们知识的信念之源、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之源。

  面对学科核心素养,基于课程功能与价值的以社会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探索;基于学科内容整合的“单学科—主题”“多学科—主题”和“跨学科—主题”的主题教学探索,等等,给我们“仿佛若有光”的期待。我们愿意将主题教学视为情境教学。但如果按照“真正进入到真实情境”的复杂情境的要求,也许其路漫漫。学科核心素养与复杂情境的挑战,何止是教学环节,包括政府的“管”、学校的“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专业机构的“评”和社区社会的“议”各个方面。借用也是沿用怀德海的话说:“这是教育的金科玉律,也是一条很难遵守的规律。”

  (作者杨九诠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主编、编审)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