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核心问题是“育什么人、怎样育人”,北师大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并激发了相关专家学者、教育一线的同志开展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目前,高考、中考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也即将启动。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实质,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社会需要深入认知学生核心素养,支持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做的努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核心问题是“育什么人、怎样育人”,北师大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很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并激发了相关专家学者、教育一线的同志开展广泛的研究和讨论。目前,高考、中考改革大幕已经拉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也即将启动。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实质,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社会需要深入认知学生核心素养,支持教育工作者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做的努力。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些教育方针政策提出了宏观的教育目标,对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要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和系统化,贯穿到各个学段,融合到各个学科,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进一步确定具体表现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又率先研制了学科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在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立德树人顺利落在教学中。

  由此可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是从中观层面提出具体可感知的教育目标体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解释,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与学校课程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进教育问责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此,需要全社会广泛认知,与推进素质教育一样,形成全社会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全社会努力

  面对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如何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打牢“三个依靠”是前提,形成“三个共识”是基础,获得“三个支撑”是关键。这些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须打牢“三个依靠”

  依靠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依靠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是国家意志、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从“双基”走向“三维目标”,当今的课程改革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在中观层面提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真正确立“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方向。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教育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课程改革直接催生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和学科教学价值指向的变化。可以说,课程改革的推进伴随着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践。

  依靠二:依靠教师素质的提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目前教师职业化的社会认同度较低,教师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面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艰巨任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亟待强化和提高,政府也需要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师职业保障。从近期看,我们可以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和人力提升所需资本的投入。从长远看,我们可以做好两方面工作:一要改革我国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现行办法。教师培训各级教育主管是以部门和学校组织进行为主,即国培项目、省培项目、市级项目、校本培训,大多以报告、讨论或参观为主要形式,效率低、效果差,没有跟上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步伐,没有找准教师职业发展的需求。目前,需要师训部门和学校根据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重新建构教师培训目标、课程、模式等,提高培训资金使用效率。需要财政部门改变教师培训项目招标办法,提高培训质量的评分权重,拓宽培训方式的空间。二要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改变目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办法,采取“四年本科教育+二年师范专业教育”的教师资格获取制度。

  依靠三:依靠评价改革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评价是关键,改变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现状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依靠。当下社会评价学校的主流标准仍然是高、中考成绩,学校也以成绩为主评价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学生,而且高、中考巨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家长和学生只关注学习成绩,年复一年,就形成了固化的教育模式。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就是阐明21世纪中国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又研制了学科核心素养,这样就构成了立德树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完整体系,为社会评价教育、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评价改革首要任务是评价体系的革新、评价测量工具的研发,以及基于学科学业质量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体系的确立。

  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形成“三个共识”

  要使核心素养能实实在在地依靠课程改革、教师培养和评价改革,就必须在更广泛的层面获得共识。

  共识一:全社会认识到在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下,高中的育人模式需要重新构建。本轮教育综合改革与以往的教育改革有很多不同之处。一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明确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并以此统领各项改革措施。二是以高考改革为发动机,高密度启动课程改革、中考改革等一列举措,尤其与高考改革相衔接的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势必引起高中学校以育人模式重构为中心的深刻变革。“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办学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尊重学生选择权的课程体系”是高中育人模式重构的中心,走班教学是高中育人模式重构的基本形式。这些需要全社会高度认同,形成共识。

  共识二:高中价值定位。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又是独特的教育阶段,根本任务是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根本价值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升人,发现人,最终表现是为社会准备丰富的人力资源。这种回归高中教育本位的价值定位,势必会与传统的高中升学定位产生很大冲突。所以需要全社会重新认知高中的价值所在,为高中学校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价值统一的局面。

  共识三: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涉及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涉及教师队伍的长期建设和评价改革等一系列复杂的工作,又面临地域差异大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中国现实。所以,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努力。

  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获得“三个支撑”

  支撑一: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诠释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政府理当高度重视。当下政府重视的关键是要落实在财政、人力和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高中的办学经费、人事制度,都将随着育人模式的重构而发生巨大变化,急需相关部门在教育变革中,将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给予教育综合改革最大的支撑。

  支撑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与高考获得好成绩并不矛盾,关键是高考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有利于中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奠基,又要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和高校,同样有利于高校培养更高素养的人才。这就势必要求高考和高校招生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这将发挥最重要的支撑。

  支撑三: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素质高低的大事,关系到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大事,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意味着人生奉献和肩负国家责任。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教育综合改革,校长是重要的动力源。长期奉献、坚持和努力,需要校长富有教育情怀,富有强烈的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正确面对改革中的问题,克服改革中的困难。这是基础性的支撑。

  (王勇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