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国内基础教育界不时冒出呼声,提议我国基础教育的学制是时候“动一动”了。

  最近一年,国内基础教育界不时冒出呼声,提议我国基础教育的学制是时候“动一动”了。

  学制即为学校教育制度,事关国家大政方针。而这一讨论的缘起,除了莫言在年初全国两会上的建言,很重要的一个大背景是,随着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从2017年上海与浙江将率先推出的全新高考,到最近教育部最新发布新中考改革方案———考试“指挥棒”之变必然会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继而引发教育界对于学制问题的关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全世界199个样本国家,各国基础教育年限从10年到14年不等,实行12年学制和13年学制的学校约占77%。

  我国的基础教育为12年,虽然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出于为广大中小学生切实减负的考虑,不妨在现行12年的基础上适当缩短学制。但在笔者看来,学制“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其鲁莽行事,还不如静心研究另一个更有实际操作可能的问题:在维持现行学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目前教学和招考的要求,对小、初、高的学段进行充分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科学的划分。

  学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谈及学制改革,最具有代表性而广受关注的一则观点,毫无疑问来自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一则建言。在莫言看来,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中,年轻人至少有一年半的时间被用于复习应考,这是对时间的浪费。此后,不少民间智库的教育专家以及一些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围绕学制问题开展过热烈的讨论,且观点不一。有的认为学制应该在现行12年的基础上缩减,也有人建议向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可以把学制延长到13年。但比起一增一减两种意见,目前教育界的主流观点仍然倾向于“按兵不动”。

  笔者目前也暂列“按兵不动”的阵营,亦认为现行12年的基础学制不宜轻易动弹。原因很简单,学制不仅和整个教育系统息息相关,也和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基本制度有衔接和匹配的关系。

  比如,按照我国 《民法通则》 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16-18岁的年轻人,按照目前国家法律上的界定,属于“未成年工”;16岁以下则为“童工”,我国的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所以,假设要对现行学制做缩减或增加,可以预见,光对就业市场的相关用工规定,就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并产生各种后续问题。

  从个人的发展来看,虽有不少科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的身心成熟时间在提前,但在我国,男性15岁、女性13-14岁被认为是其身心发育成熟的基本时段。在个人身心基本发育成熟后,年轻人进入高中学习———这个阶段显然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打学习基础的时期,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基本的思想判断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不过,在维持12年学制大格局不动的前提下,教育界启动对相关学段的研究倒是很有必要。

  中国基础教育主要沿用1922年开始形成的“6-3-3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延续已近百年。但在上海,目前实行的是“5-4-3”(即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

  放眼全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中小学学制各不相同,且都有自己的特点。以美国为例,学制基本为12年,且保持多元并存的格局,有的实行“6-3-3”学制,也有一些州实行“5-4-3”或“4-4-4”学制。英国学制13年,实行“6-5-2”。此外,法国实行“5-4-3”学制,日本为“6-3-3”。

  高中时间越来越不够用,怎么办?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应该教什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为年轻人做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准备,这些大问题都在倒逼整个教育界深入思考,继而启动具有颠覆意义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近年来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发展动向值得关注。比如,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学专家都倾向于适当延长高中教育的时间。以美国为例,实行高中4年制的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比起“6-3-3”,“4-4-4”更为主流。

  这是因为,一名年轻人在完成高中的基本学业后,即将面临一次对其人生而言极为重要的重大选择:是到大学深造还是到社会上就业;如果升学,那么他就需要一段时间精心准备、选择自己最适合的学校。预留一年左右的时间,为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做相关准备,这一理念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

  如果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美国等发达国家高中教育发展近况的话,就会发现,和我国的高中课程教学内容还基本停留于语、数、外、理、化、生等经典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同,国外一些高中正在启动大幅度的课程改革。就国际课程来说,无论是AP课程还是IB课程,在具体的教学中都在不断引入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知识。简单地说,相比国内的高中授课内容,以AP、IB为代表的国际课程,其知识更新速度要更快。

  以数学为例。直到今天为止,大多数国人都坚信,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要远胜于美国。但笔者在翻阅一些美国数学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比起具体的知识点,掩藏在美国数学教材背后的一些教育理念很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的一些数学教材中引入了“模糊数学”的知识点。和国人普遍认为数学需要追求计算精确不同,美国人在设计教材的时候考虑的是,在有了计算机可以完成精确计算任务后,未来的学生应该掌握一种处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方法。

  而从我国的高中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最近一两年,也有不少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倾向于认为,是时候适当延长高中的时间了。随着考试招生改革制度的推进,步入新高考时代,随招考指挥棒而变,高中教育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高考科目实行“6选3”后,不少高中纷纷启动走班制、分层教学,还有适应未来招考要求的探究性学习等……相信上海、浙江两个高考试点省份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体会,高中3年学习时间从现在来看还真有点紧张。

  学生减负,须“减”的是高利害性考试次数

  谈及学制,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很多发达国家,12年的 (或13年) 学制中,对学生的高利害性考试通常只有一次。

  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以及高中毕业后考大学,这是三个对学生来说都比较重要的转段考核。在很多发达国家,年轻人在12年学制中基本只需要面对一次竞争比较激烈的高利害性考试。相比国内,除了小升初压力相对较小 (考民办初中不在讨论之列),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两次考核对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升学压力。

  从这个角度再来综合考量学制问题,今后是否有可能实行“8-4”或“5-3-4”的学段划分,即小学和初中实行8年一贯制或小学5年、初中3年,再加上高中4年———如何更科学地对12年学制进行分段,这应该是学界深入研究的问题。

  正是因为学制改革相当复杂,所以如果要启动相关改革,必须趁早着手准备,进行充分的调研,可以做小规模的试点,积淀一些操作层面的经验,也可以启动多种模式并存的试点来做比照研究。事实上,从全国层面来看,上海目前实行的“5-4-3”学制,就是基于大多数省份实行“6-3-3”基础上的一种丰富和形式创新。光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学段的划分可以有不止一种类型,虽然目前还很难判断“5-4-3”或“6-3-3”哪一种分段更好,但上海的探索已经积累、形成了一定的经验。

  所谓未雨绸缪,未来社会的发展正对今天的教育提出全新的任务和要求。面对未知的未来,研判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我国如何对现有12年学制的具体学段进行科学合理分段,这个问题确实正在浮出水面,值得广大教育界专家共同重视、思考。

  (作者唐盛昌为上海市基础教育国际课程比较研究所所长,原上海中学校长)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