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作为义务教育之后的重要教育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得更加迫切与顺理成章。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也急需高中阶段教育为其提供充足的可供选拔的生源。从高中阶段教育本身看,它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任务,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政策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作为义务教育之后的重要教育阶段,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显得更加迫切与顺理成章。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也急需高中阶段教育为其提供充足的可供选拔的生源。从高中阶段教育本身看,它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是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可以有效回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与教育体系不完善间的矛盾。针对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需要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有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针对处于个体价值观念形成、素质提升与未来职业选择规划关键期的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可以更加精致地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

  增长点在哪里

  2015年,高中阶段毛入率达到87.0%。《 》等国家教育政策文件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职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在这一政策语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增长点。

  如何普及

  第一,国家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顶层设计,地方因地制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时间表与普职比例。国家提出,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时间节点。省级政府根据国情省情制定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规划,实现与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规划的衔接。各省要根据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时间表,科学规划本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时间。同时,国家提出总体上的普职比例。考虑普职比例的地域差异,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由于产业发展落后中等职业就业机会少,并且城镇背景下大量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要制订与进一步完善不同地区差异化的普职比例政策。地方要在更高行政单位层面规定普职比例,即以地级或省为单位规定普职比例。

  第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是保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一些学生初中阶段基础差,影响了部分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影响着接受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可能性,影响了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因此,高中阶段教育普及过程中,必须全员提高目前已经全面普及的义务教育质量。

  第三,推进普高多样化发展。目前,普高虽然整体上吸引力比较高,但是也存在区域内的“一中现象”,即由于种种原因,一个区域往往会出现一所最好的普高,一般被称为“一中”,“一中”成为名牌大学的预备校,大家趋之若鹜,而其他学校相对受到冷落。多一个标准就多一批好学校,区域要推进普高多样化发展,让区域的高中不是简单竞争关系,而是由于自己的特色定位形成互补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素质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普通高中。同时区域教育管理部门引进增值评价与分类评价,在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校的相对进步,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特色的普通高中。

  第四,进一步增加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关注,加强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挖掘城市职业教育潜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提高职业教育投入水平,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避免职业教育在低水平上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政策。为职业教育增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要盘活存量,挖掘城市职业教育的优势,出台鼓励政策,让城市职业学校开足马力招收城乡学生。

  第五,重点关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低的特定地区。从地区层面看,普及高中阶段的增长点与难点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重点关注这些地区。对于连片特困地区这些成片的地区,国家要进行面上关注,制定支持性政策,打好区域“攻坚战”,大面积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对于非连片的老少边穷岛地区,地方要进行点上关注,制定有针对性措施,针对问题精准发力做好点的建设,寻求点上突破,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

  第六,关注处境不利人群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机会,重点关注贫困人口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高中阶段学龄人口。从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群体看,贫困人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人数最多的两类处境不利人群。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包括家庭经济与家庭负担状况在内的高中阶段学龄人口的全员信息库,对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家庭经济与家庭负担状况按贫困程度科学分级,率先资助家庭最困难高中阶段学龄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按贫困程度由高到低,逐步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地政府要根据国家相应政策,积极承担起高中阶段教育的责任,有序地向他们全面开放高中阶段教育。

  (作者秦玉友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