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的老家在洞庭湖边。作为一名教育人,每次回乡,看到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学校修葺得漂漂亮亮,刘长庚心里总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可是,这几年他再回乡却发现,学校还是那么漂亮,可里面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许多乡亲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全国政协委员、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的老家在洞庭湖边。作为一名教育人,每次回乡,看到自己小时候读书的学校修葺得漂漂亮亮,刘长庚心里总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可是,这几年他再回乡却发现,学校还是那么漂亮,可里面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许多乡亲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

  现象:乡村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失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卫这一年没少往农村跑,在对口帮扶的四川凉山州农村,他看到一些村小和教学点已经空空荡荡,而乡中心校里,有的课桌后面竟然挤着7名学生,学校周边的小旅馆也都变成了学生们的宿舍。“农村学校留不下学生啊!”他感叹道。

  对这一切,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也看在眼里。在今年的两会上,朱晓进专门就这一问题撰写了一份提案:“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学龄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农村孩子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减少、农村学校撤并较快,导致新一轮城镇化中出现了教育失衡的问题。”

  朱晓进梳理了这种教育失衡所带来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据了解,从2001年至2015年,全国小学已由50多万所减少到20多万所,其中农村校减少数量占减少总量的87.6%。初中由6.7万所减少到5万多所,农村校减少数量占总量的91.7%。“学校撤并后,一些没有寄宿的学生起早摸黑上学,有的甚至每天来回要走上3个小时。”朱晓进很为这些学生感到心疼。第一个问题又引发了第二个问题,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集中办学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而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也参差不齐,上下学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走读让人不放心,住校也是同样,第三个问题就是一些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不到位。由于农村寄宿生大增,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生活管理人员缺乏,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没有澡堂,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等条件跟不上。第四个问题是大量随迁子女的出现。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共1277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对此,流入城市尚未做好足够准备,导致了教育资源紧张、不堪重负。

   归因:教师成了农村中小学“软肋”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进城上学”是很多农村人口完成城镇化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义务教育城镇化率从2009年的51.04%快速攀升到2014年的72.55%,增长21.5个百分点。

  对于这种变化,代表委员们首先关注的是农村学生为何要“进城上学”。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为此多次下乡调研。他了解到,现在维持乡村教育的师资以过去的老民办教师为主,而这批老教师如今都已临近退休。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7万个教学点和“麻雀小学”。这些教学点和“麻雀学校”大多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年轻教师待不住,只能靠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站最后一班岗。”张志勇说。

  “村小的教师不会英语,体育、音乐、美术更是不会教,而城里孩子小学三年级就学英语了。孩子不出去上学,就要输在起跑线上。”调研中,代表委员们听到很多家长这样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忘不了自己在一所乡村学校见到的情景——这是一所只有两名学生的学校,教师是位中年男教师,给两个孩子讲得中规中矩。“我对这些扎根乡村的教师由衷敬佩,但是换个角度,教两个孩子,形式能不能更灵活一些?”刘长铭说,“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需要一些全科教师,这些教师应该能更多地对儿童心理和情感特征有所了解,能用更灵活的方式,更善于和孩子玩耍、开展更多活动。”

  胡卫说:“我们现在的师范教育培养的都是学科教师,而不是全科教师,全科教师缺乏正成为当下农村中小学的‘通病’。”据了解,在一些农村小学,音、体、美等科目多由语、数、英这些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教学质量也难以令人满意。

  对策:留住了教师就留住了乡村教育的根

  “两个月3名女教师先后流产。”说起自己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支教时的见闻,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庞晓丽语气沉重,“果洛是青海海拔最高的地方,高寒缺氧,加上乡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女教师流产。”

  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在乡村教师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按当地的标准,一些女教师已经是大龄,却慎于结婚。“她们怕在那里结了婚就再也走不出去了。基层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降低了教师扎根于此的意愿”。

  据张志勇了解,未来5年至10年,大多数老一代乡村教师将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新老教师的更新换代届时将会完成。“这一代年轻乡村教师和老一代乡村教师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他们不会甘于物质上的贫困和精神上的贫瘠。这是时代的进步,而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个重要问题。”

  如何让乡村教师“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最根本的是解决他们的生活环境问题。乡村教师在农村教书,很多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让他们怎么安心工作?首先在当地要有房,不在大小,要功能齐全。”张志勇说得实在,做得更实在。

  山东省教育厅先行探索,一是推出两房政策,住地有周转房,县城有保障房,解决教师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实行两个补贴,让乡村教师享受平均500元的基层公务员补贴,交通补贴则在绩效工资中予以体现。此外,在教师的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审上,乡村教师也与城镇教师分开,分别在各自的范围内竞争。

  “农村家庭和城市家庭一样,都对子女教育有着比以往更高的期待,选择进城上学其实还是择师。与其把这么多钱投到农村校舍建设,还不如精准测算,将宝贵的资金用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刀刃’上,从根本上把农村教育的根留住。”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六盘水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如是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