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能手机普及趋势相对立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依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不容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学里也有不少教师反对在课室里安装能让手机上网的Wifi。手机成为不受教师欢迎的“第三者”。这是因为手机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实在太大了!

  长期以来,人们试图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迄今为止,无论是引进iPad、平板电脑、电子白板、电子投票器、数字化教学平台等物质技术,还是引进建构主义理论、各种协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模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观念技术,都没能导致传统课堂发生根本性改变,虽然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确实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有些岌岌可危,但毕竟其主流地位依然如故,某些技术与产品甚至还有强化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但有一种信息技术产品一直不被专家和教师看好,并努力将之拒于学校与课堂大门之外,恰恰就是这一技术产品,笔者认为最有可能成为压垮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个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产品就是智能手机。

  手机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成年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同时也向中小学生手中快速推进,宽屏手机的出现更使得以前热极一时的Pad和电子阅读器风光不在,乃至趋于式微,同时也让个人电脑显得不那么重要。智能手机对比iPad和个人电脑最大的优势就是即时通讯与方便携带。与智能手机普及趋势相对立的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校依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尤其不容许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大学里也有不少教师反对在课室里安装能让手机上网的Wifi。手机成为不受教师欢迎的“第三者”。这是因为手机给课堂带来的挑战实在太大了!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价格越来越低廉,wifi等网络连接方式越来越普及,上网费用越来越便宜,手机里的APP应用及优质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公开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与课堂也许是迟早的事,那时教师可能不得不与手机这个“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学生可能会越来越频繁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查找资料、做练习、看微课视频、交流信息、发微博或微信、录音录像、直播课堂教学情况,曝光老师讲课时的错误等等。在校园里手机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碎片式学习越来越普及。这时老师再想像以前那样满堂灌肯定不行了,必须拿出时间来让学生交流讨论,或者分享他们从手机上学到的东西。

  一些有远见的老师甚至会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看微课、找资料、做作业、参与投票、交换文件、进行社会化交流等等。笔者提出的新建构主义分享式学习理念将逐渐被老师们接受,原有的学科边界将慢慢被突破,课与课之间会越来越融为一体,有可能出现多门课程组合而成的综合性课程;学习内容更多地来自网络而不是教科书,来自生活实践而不是学科体系;学习内容的与时俱进及学习方式的个别化个性化将越来越突出。为了解决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问题,新建构主义主张的以“我”为中心的选择原则和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理论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指导理论。创客式的学习将逐渐泛化为新建构主义主张的通过网络开展的创新学习。

  待到视频会议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技术整合完成,打造出网络虚拟课堂,大部分实体学校和课堂将趋于消亡。传统学校教育教学将被彻底改变。

  这一天还会很遥远。

  黎加厚教授对此文的评论,如下

  这是一篇移动互联时代课堂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文章,宣告了中国版“BYOD时代”的到来,应让每一位课堂教学的教师学习参考。中国移动公司的广告语——移动改变世界,当然也包括移动改变教育,任何人只要看一看自己的四周,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你会感叹:时代真的变了!时间和实践都将证明,王竹立教授的判断和预言将变成学校课堂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新常态,这是“ ”新常态下教师掌握利用手机组织教学的现代教学技能。在后来的暑假各地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我将王竹立教授这篇文章转成二维码,供培训班的教师们用手机扫描、收藏阅读,从而成为骨干教师暑假学习必读教材。

  (本文转自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的新浪博客——王竹立的博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