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24日表示,经过努力,五年来学前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每年平均800个亿,而规划纲要颁布前,每年仅有160多个亿,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24日表示,经过努力,五年来学前教育发生重大变化。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到4000个亿,每年平均800个亿,而规划纲要颁布前,每年仅有160多个亿,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难题。2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我国东、中、西部,抽取江苏、山东、安徽、江西、陕西、四川等6个省份,共54地的幼儿园家长、幼儿园园长和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相关利益群体填写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实施纲要以来缓解“入园难”、解决“入园贵”情况的满意度。
报告指出,近五年来,尤其是2011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各样本省、市、区县均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措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且增幅显著。
在有五年完整数据的10个样本县中,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经费增长了1011.5%。自2011年开始,各地均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并陆续制定了相关政策,将生均公用经费作为学前教育专项财政投入。
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面,报告指出,各级政府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教办园、公办性质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五年来,新改建扩建幼儿园12万所,在园幼儿的增量相当于前十年增量总和的两倍。”郑富芝说,“幼儿园教职工新增近160万人,300多万幼儿园教职工全员参加了国家和地方各级培训。”
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作为“供方策略”,是解决“入园贵”问题的基本路径和重要手段。“农村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公办园为主体,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郑富芝说。
他说,城市要在进一步发展公办园的同时,充分考虑民办园比例较高的现实,有计划地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降低收费标准,让城市普通市民的孩子能上得起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