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热点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见闻
“当时专家预测百姓最关心的会是择校、减负、高校人才培养等问题,没想到,排在第一位的是‘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一开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就跟媒体记者分享了一个5年前教育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的小插曲。
2009年初,教育部面向全社会进行首轮征求意见时,短短两个月时间,收集到网友2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面对着厚厚一大摞承载着百姓对教育最朴素诉求的材料,工作人员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埋头梳理了两个月,“入园”问题成为最高频词汇。
2010年京华时报的那篇《家长排队9天8夜争抢幼儿园名额》,仍让续梅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当时“入园难”真实的佐证。这两年,她发现,此类报道少了许多。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散发的材料中,4页彩色的图表尤其引人注目,5年来,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幼儿园数量、投入、教师队伍构成了4条“漂亮的曲线”。而现场的记者们,更关注这4条曲线背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5年。
记者提问环节,“全面放开二孩”后,学前教育如何接招,成为现场的第一个关注热点。“放开二孩,可能会带起一拨婴儿潮,学前教育面临的缺口是多少?”一位女记者问。
“这一拨入园高峰最早2020年才能显现出来。还有几年时间,这期间要密切跟踪,精准测算。”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回答说。
“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还有哪些增长空间?”“如何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们个个有备而来,举事例、摆数据、谈困惑。
第6位记者提问结束后,续梅低头看了看表说:“因为时间关系,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了。”她的话音未落,又有一位女记者高高举起了手。“那好吧,再问一个。”续梅笑了笑说。
“一些无证黑园应该如何约束?”这位记者问。
郑富芝说:“这是块硬骨头,既要治标,又要治本。为什么会出现无证黑园,是因为普惠性的幼儿园资源不够,所以我们下一步重点是扩大供应,多建一些质量好、收费低的幼儿园,这是治本之道。”郑富芝坦言,同时也要加大监管,进行分类指导,具备基本条件的,政府予以扶持,“对那些通过帮扶仍然达不到条件,甚至是威胁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坚决停办”。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郑富芝还没起身,几张名片便递到了他面前。“意犹未尽”的记者们争先恐后追问:“全面二孩后,留守和流动儿童数字会增加,这部分群体的入园、托幼问题如何解决?”
郑富芝边接过名片边说:“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点。我们在各种文件、计划和方案中都要单列一部分,对弱势儿童一定要有具体的规划和方案,包括数据测算、分布。对于留守儿童,不光要保证他们有园上,还要适当建一部分寄宿制幼儿园,离家不能太远,便于家人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