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从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有无数个“达瓦”实现了走进校园的梦想,无数个家庭因为出了“学生”脱贫致富。

  新起点上,我们携手并进——近年来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综述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格西乡中心校的操场上,藏族大妈东秀的心情像广袤的草原一样舒畅,她在等孙女达瓦从幼儿园放学。“以前,这里没有幼儿园,孩子要么跟着长辈去放羊,要么留在家里闲玩。”东秀欣慰地说,“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全家都觉得有奔头了!”

  我国拥有1亿多少数民族人口,民族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从2002年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至今,有无数个“达瓦”实现了走进校园的梦想,无数个家庭因为出了“学生”脱贫致富。

  一组数据熠熠生辉——

  2014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学生已达2500多万人。

  从雪域高原到大漠边疆,705个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全部实现“两基”目标,所有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适龄儿童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专任教师128.9万人,占全国专任教师总数的8.6%,比2002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开小灶”,教育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给民族教育“开小灶”,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民族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步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机制和资助体系日趋完善,教育对口支援进一步深化,培养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

  普惠政策、特殊政策、重点倾斜、专项扶持等是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发展始终遵循的政策路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列专章对民族教育予以规划。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提出要重视和加强民族教育发展,资源配置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仅教育部层面,进入新世纪以来,便联合相关部委印发了27个政策文件促进民族教育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据介绍,“十一五”以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8个民族省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1224亿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坚持向民族地区倾斜。即使在大幅“瘦身”的高考加分中,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仍保有一席之地,其高考加分群体已占全国高考加分群体的90%。

  “一个都不能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实现免费上学

  新疆姑娘艾尔登才次克来自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在的她已经不像刚来杭州时那样羞涩。“是内地新疆班改变了我的命运!”担任校学生会主席的她开朗、自信。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电影中一名代课教师与学校的执拗约定,也是一个国家对各民族兄弟姐妹的郑重承诺,是国家的好政策,让少数民族孩子纷纷走进了校园。

  要强教育,先强教师。“国培计划”向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双语教师倾斜,“特岗教师”优先保障双语教师需求。2014年,中央安排0.6亿元专项资金,培训双语教师1.58万人次。效果慢慢突显,少数民族教师规模不断扩大,学历达标率显著提高,专业素质稳步提升。目前,从学前到普通高中,我国实施双语教育学校有1.2万多所,双语教师有23.5万人,接受双语教育学生有410万人。

  内地民族班是重要抓手。“最美乡村教师”西藏墨脱县帮辛乡完小教师格桑德吉,全国人大代表、“忠诚使命的模范军官”江勇西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内地民族班学生。时至今日,我国内地民族班已形成了涵盖初中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预科教育、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办学新格局,55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民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就拿内地西藏班来说,截至2014年,内地西藏班已累计招收初中生4.64万人、高中生3.45万人、中职生0.84万人、本专科生2.3万人,其毕业生成长为西藏教育、医疗、交通、部队等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

  民族教育取得的成绩显而易见: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民族教育科学协调发展……其背后,是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少数民族在园幼儿数达到251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130%;所有民族自治地方县级行政区划适龄儿童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中央财政累计向5个自治区下达农村义务教育保障资金519亿元,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连续保持年均增长20%以上;中央和新疆共投入9.1亿元,实施了854个计算机教室和4.07万个班的“ ”建设项目……

  再看看新疆和西藏。在新疆,2014年,学前3年毛入园率72.4%,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与全国持平;初中毛入学率116.4%,高于全国12.9个百分点。在西藏,与2010年相比,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34.6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3.27个百分点,青壮年文盲率由1.2%下降到0.57%,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3年提高到8.6年,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一束阳光”,一人成才带动全家脱贫

  “如果没有国家开办的内地西藏中职班,我可能现在还在老家务农。”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扎西曲邓感慨不已,他用“一束阳光”来比喻国家的好政策。扎西曲邓的老家在西藏昌都,他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是内地西藏中职班改变了他和家庭的命运。

  对很多少数民族家庭来说,教育好一个孩子,就给了一个家庭希望;培育出一批人才,就能带动一大批人脱贫致富。作为我国第一个西部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09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每年组织约1万名藏区学生到川内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其中87%以上的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实现藏区贫困农牧民学生零缴费和无障碍入学。

  如今,已有4届“9+3”毕业生走向社会,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这一计划让藏区老百姓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看到了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美好前景。就拿扎西曲邓来说,他的同学已有一半以上在家乡的汽修行业就业,脱离了从土里刨食的苦日子。

  仅职业教育阶段,“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就向5个自治区安排21.04亿元,支持了576所职业学校建设。为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民族地区承担了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重大试点项目和16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项目。而投入4000多亿元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薄弱学校改造等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真正在广袤的民族地区乡村实现了“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最漂亮的建筑是校舍、最美丽的环境是校园”,让民族地区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如今,我国中东部省市、中央企业、高校团队、民办高校和职教集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中西部省市相对发达地市对口支援本地民族县,已经蔚然成风。“十二五”期间,19个援疆省市实施教育援助项目528个,投入资金108.5亿元;17个援藏省市实施教育援藏项目148个,投入资金6亿元;6个省市在青海6个自治州共落实教育援助项目86个,援助资金近2.8亿元;组织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对口支援西藏、新疆高校实现了全覆盖;建立了17个东中部职教集团、33所民办本科学校对口支援藏区17个地州中职教育的帮扶机制。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