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智力发育、身体成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智体美都离不开体育。这就是为什么把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意义所在。
认识不够、师资不足、经费缺乏,针对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现状,专家指出——大学体育不“突围”难有作为
第28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落下帷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以34金、22银和16铜的成绩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三。但由大学生联赛选拔出来的三大球没有一支队伍进入四强,自2013年喀山大运会之后,已连续两届无缘决赛。有专家指出,由于认识不够,加上师资不足和经费缺乏,我国大学体育很难有所作为。
“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
“与国外大学的校长相比,我们的大学校长对体育的认识还很不够。”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团长杨立国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很感慨。他抽空去了韩国的湖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的一面墙被改造成了陈列柜,摆放各项体育竞赛的奖杯。校长说,体育不好的学校,教育也搞不上去。
杨立国曾多次访问美国伯克利大学,他对那里的体育研究实验室印象深刻,“绝对大过其他所有专业的实验室”。“体育科研一直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科研保障,一所学校在2008年就为美国代表团夺得8块金牌。他们没有专业队,所有运动员都在学校。今后我国的校园体育也会像伯克利大学一样,成为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渠道之一。”杨立国说。
杨立国说,我们国家也有重视学校体育的学校,清华大学这次就有19名学生进入大运会代表团,“但毕竟太少,很多校长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说:“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指出,体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素养、智力发育、身体成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智体美都离不开体育。这就是为什么把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意义所在。
“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没有健康的体魄,即使品德再好,本事再大,也不能大有作为。身体好是工作好的基础,是学习好的本钱,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杨立国说。
高水平队伍须由高水平教练带
在本届光州大运会中国大学生代表团名单中,出现了很多我国竞技场上的佼佼者,金志扬、杨昊、丁松、马宗青、毕妍,他们或在台前指挥,或在幕后默默奉献,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做着努力。
由于岁数偏大,加上身体不好,70余岁的金志扬没有来到光州。“他已经退居二线了。”队员们告诉记者。金志扬执掌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时,带领球队进入中甲,还数次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扬威,体现出较高的执教理念和水平。然而,放眼我国高校,像金志扬这样既有威望又有文化底蕴,执教理念先进的足球教练实在太少了。因此,不少有识之士呼吁,面对越来越繁重的世界大赛任务和教体结合重任,高校急需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教练员。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现有体育教师40余万名,高校体育教师大约几万名,专职教练员却不到100人。
我国庞大的退役运动员群体原本就是一个体育教练员的人才库,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从退役运动员中选拔教练到高校任教。然而,多数到高校任教的高水平教练,却在为发论文和评职称而纠结,前途并不光明。
高水平教练无法在专业队和学校之间正常流动,恰恰是中国高校体育水平提高的壁垒之一。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和体育是各自分立的两个系统,体育系统的目标是摘金夺银为国争光,这导致专业队理所当然地拥有最好的体育资源,特别是高水平的教练员大多在体育系统。
针对高水平专业教练进入高校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王钢说,中国大体协已经开始尝试开展“高校教练员资质”培训,“目前校园体育发展处于改革阶段,特殊时期需要过渡性手段来引进高校教练员人才。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选择高校教练员的自主权下放到高校,不能用学历一刀切”。
经费缺乏成“拦路虎”
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赛事的组织者,中国大体协每年组织的赛事有80多项、涉及38个分会,参赛人数超过10万,覆盖了80%高校。近些年,中国大体协在高校赛事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十几年间经历了从“到处拉赞助”到如今“甄选优质赞助商”的过程,目前拥有大约30家赞助商,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国高校体育的快速发展。
不过杨立国说,缺乏经费仍然是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的“拦路虎”。从中国大学生中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成立至今,国家并没有拨付专门的赛事经费。
“我们在市场化道路上走得比较早,自负盈亏,如果政府能够给一定比例的经费支持,高校体育会发展得更好。”杨立国说。
杨立国解释说,现在高校参加各项比赛没有固定经费,参赛积极性不是很稳定,存在“学校有经费就参赛,没有经费就不来”的现象,“如果有了政府的经费扶持,比如在比赛食宿上给高校补贴,参赛积极性就能提高”。
羽毛球是大学生普遍喜爱的项目,但却没有大学生自己的联赛。“原因很简单,缺钱,缺高水平的人打比赛。”中国大学生体协羽毛球分会主席、北京交通大学副书记颜吾佴说。
上海市曾由教委和体育局分别出资,作为教体结合的专项经费下拨给学校,收到了较好效果。但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学校而言,经费依然是教体结合难解的困局。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王晓毅认为,政府应该考虑将跆拳道、田径、足球等一些适合学校开展的项目布局到高校中,给予足够重视和投入。有关专家也指出,不妨学习高校对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资金的办法,专门设立体育专项资金,缓解学生竞赛经费不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