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高校正在兴起“智库”热。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向记者表示,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亟待加强,高校智库与中央、地方各级部门的互动是推动智库建设的关键。

  互动是推动高校智库建设的关键——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

  全国各高校正在兴起“智库”热。日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隋广军向记者表示,中国特色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亟待加强,高校智库与中央、地方各级部门的互动是推动智库建设的关键。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校新型智库

  我国已经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部委的研究所等智库,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高校智库?

  隋广军介绍说,1月22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发布了《全球智库报告2014》,报告显示,中国只有6家智库进入100强,而其中只有一所来自高校,即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它反映出我国高水平智库数量不足,特别是高校智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隋广军认为,我国高校聚集了80%以上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研究实力雄厚、信息资料丰富,对外交流也广泛深入,这是我国进行高校智库建设的深厚基础。不过,高校智库建设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弱小、分散、重复建设严重、缺乏有效整合;二是这些研究机构往往采用对学术研究人员的考核办法,一些人把学术研究成果当成智库成果来对待,重理论而轻实践,不能发挥参与政策咨询、提高决策质量的社会作用;三是成果报送渠道不畅。

  “新型智库的建设,不是一般的大学研究机构,它的目标是瞄准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解决决策支撑的问题。”隋广军表示,高校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不断深化高校智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组织形式,整合优质资源,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

  高校新型智库要成为政府决策的“外脑”

  隋广军认为,高校新型智库要成为政府决策的“外脑”,提供有价值的、科学的、系统的、独立的依据或者建议。

  几年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成立了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除京、沪以外,广东是国内率先拥有国际战略研究智囊的省份。隋广军强调,研究院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高层次智慧,在世界范围内组建智库,为广东所用,广东一旦遇到什么国际问题,研究院就要马上找到对应的专家,及时破解难题。

  目前,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也建立了与政府交流、交叉挂职的机制。该院成立至今已经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提交了78份研究报告,其中66份被省主要领导签批,被主要部门所采用,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企业“走出去”等重大课题,在政府决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型智库要“走出去”

  隋广军强调,新型智库要“走出去”。除了组建强大的智囊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还建设了国情研究数据库,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广东企业“走出去”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科学分析,研究院正筹划每年推出粤企“走出去”指数,揭示广东企业在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成败得失。

  隋广军希望,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课题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型智库的作用。过去一年来,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得到了国际上50多个国家的响应。广东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在产业和经济合作上有很强的互补性,关键在于企业能否找到切入点。他建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其所要投资的国家法律和各种规定,对投资风险和所在国的文化要有深透的了解。广东省很多企业已经“走出去”了,例如广东有一家民营企业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建鞋厂,总投资5000多万美元,去年创汇接近4000万美元,相当于埃塞俄比亚一年外贸出口创汇的50%。广东的企业不仅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利益,而且解决了很多国家当地老百姓的就业问题,给他们家庭脱贫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目前很多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包括信息的障碍、资金的障碍、人才供给的障碍。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路,但绝不是一条简单的有形的道路,它是新型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网络。”隋广军认为,广东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决策者、企业家和学者在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认识上,对广东自身的定位,还应该把握得更全面更深入。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