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文化修养还需提升、现代语境下文化传统要充分激活、专业学科文化内涵有待发掘、课程设置文化视角该重新审视、人格魅力让文化传承……

  教师队伍文化修养还需提升、现代语境下文化传统要充分激活、专业学科文化内涵有待发掘、课程设置文化视角该重新审视、人格魅力让文化传承……

  6月21日,在南开大学举行的“传统文化与大学教育”高层论坛上,来自北大、南开、人大、复旦、浙大等41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在大学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出席论坛的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文化”这一目标不仅是通过若干特定之“文化课”和“文化活动”来实现的,文学历史、科学技术、德智体美,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教育者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言传身教,发掘自己所承担的特定教学内容和活动中的文化内涵并启示于学生,为使学生成为“有文化”的人。

  当天,百余名师生在以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命名的大楼里,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教育中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作为唯一一位作大会发言的理科教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杨光明教授向大家介绍化学与文化的联系:《天工开物》的化学记录,于谦《石灰吟》、杜甫《客从》等古诗中关于碳酸钙的化学反应,“百炼成钢、信口雌黄、争风吃醋、炉火纯青”等蕴含着对物质化学性质、化学现象表述的成语……

  杨光明认为,在专业教学中,巧妙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表现,不仅利于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发扬,也能起到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的作用。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教育部原副部长、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周远清十分认可这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力。他说,文化素质教育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精髓,是突破口,是魅力所在。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给学生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的品味特别是文化口味。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