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教育治理能力如何,我觉得关键问题还在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的处理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之一,教育管理是否是现代管理,是否达到了教育治理的境界,关键看权力与权利关系处理得如何,以及两者的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我们所说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调整、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等,实际都是围绕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展开。”褚宏启说。

教育“治理”辨析

  主持人:翟博  中国教育报总编辑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562569ac28c737djpg  /></p><p> <strong> 嘉宾: </strong></p><p align=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6b0cb8993449610jpg  /></p><p align=张志勇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ef7774816421jpg /></p><p align=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e8b774e92161jpg /></p><p align=孟繁华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院长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4ab335a7da29a1cjpg  /></p><p align= 褚宏启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859ceee513bf5c0jpg  /></p><p align=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f9356361776f0d4jpg /></p><p align=李永瑞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1dd031f996be0c8jpg /></p><p align=郭涵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717/a4ca7005080fjpg /></p><p align=刘畅    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校长

  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座谈会,与会专家、厅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当前教育管理体系存在哪些弊端?如何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政府、学校、社会需要构建怎样的新型关系?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中国教育报联合举办的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教育厅长、中小学校长等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如何理解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转变

  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

  2014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报告,指出要自觉围绕这一总目标、落实这一总要求,从教育部门自身改起,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写入2014年教育 。

  从长期以来的教育管理到如今的教育治理,一字之差,传递了怎样的内涵变化?座谈会上,专家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说:“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能体现现代精神,反映教育的现代性,其特征集中体现在民主性,治理是多方参与,多方参与有时就慢。有人说多方参与是不是就没有效率,我想这可能有一个近期效率和远期效率的关系。我们追求的是长期效率、是比较长远的治理框架。”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也认为,治理是在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语境下的新型管理范式,已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更多地强调了公共管理的转型。它带来了如下的变化:从关注公共项目和政府机构转向关注政府治理的工具,从等级制向网络化转变,从公私对立到公私合作,从命令和控制向谈判和协商转变。

  “一方面,治理主体多元化,不仅仅由政府承担,还包括大量非政府组织,社会、家长、学校等也都共同参与到教育治理过程中。另一方面,治理机制复合化,由政府、社会和学校三大子治理机制构成,三方面统一互补。此外,治理手段将会变得多样化,除行政手段以外,更多的是强调各个主体之间的自愿平等合作。这最能调节教育生态。”孟繁华说。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永瑞则认为,从管理学角度而言,治理是把领导角色和管理角色融在一起,同时解决治标和治本的问题,“这跟管理不一样,管理是有了问题再灭火,而治理则强调源头性控制,把防洪和抗洪兼顾起来”。

  那么,提出教育治理有何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呢?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科斯和他的学生写了《变革中国》一书,其中提到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最大限制就是缺乏高端人才,而人才的质量和构成是经济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教育治理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人才的发展。”褚宏启说,“我们一般说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目标层面的,自主发展是过程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则是面向未来的。”

  “至于教育治理能力如何,我觉得关键问题还在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的处理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之一,教育管理是否是现代管理,是否达到了教育治理的境界,关键看权力与权利关系处理得如何,以及两者的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我们所说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调整、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等,实际都是围绕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展开。”褚宏启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