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城镇化发展迅速,给城市教育发展带来压力。加快调整学校布局,让教育更好地服务和更有力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对教育的刚性需求不断提高,城市教育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新、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老城区教育资源相对丰富,集中了大量的名校、名师等优质教育资源。新学校的规划和建设往往滞后于城市扩张与城市人口增长步伐,教育资源非常薄弱,发展水平不高。  

  二是城区公立学校学位非常紧张,“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化解困难。2012年,绵阳城区小学、初中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6056人,2013年增加到20046人,需要30个班、每班45人的小学10所和30个班、每班50人的初中4.5所,进一步加剧了城区学校的学位紧张。  

  三是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拉大,教育均衡任重道远。就绵阳来说,存在办学硬件条件与城市学校差距依然较大,城市学校生源加快集中、农村学校生源缩减严重等问题。同时,农村大量的留守学生缺乏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受限。

  城镇化趋势不可逆转。加快调整学校布局,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让教育更好地服务和更有力地推进城镇化进程,无疑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是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布局、规划和建设好学校。要结合旧城改造,尽可能地规划和布局新学校建设。要抓紧改造小规模学校、薄弱学校,增加学校容量,提升办学质量,确保学校辐射范围内适龄人口有书读、读好书。在城市新区,要把教育发展纳入城市新区规划,同步抓紧建设已经规划好的学校(幼儿园),加强城市新区、城乡接合部学校的教育质量,吸纳城市新区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二是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以公办为主体、以民办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满足群众优质、多元的教育需求。对于民办学前教育,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实现其普惠性;对于民办高中教育,要加强管理和指导,促进其规范办学、合理收费,满足群众的高中教育需求。  

  三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服务城镇化作用。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效益,同时引导学校加强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让新一代农民工有一技之长,才能让他们转变成新型产业工人,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  

  四是着眼均衡与优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迈向更高层次。普惠和公平,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均衡与优质,是教育发展的时代需求。城镇化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更要坚持“以教育公平达天下之公平”和“均衡与优质并重”的发展理念。要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发展改革,推动城区名校与郊区学校、城区薄弱学校深度联合办学,集团化发展。要依托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川省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吴明禹) 

  《中国教育报》2014年1月14日第4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